材料是个技术活儿05:如何收集运用素材? 写材料,考验的关键能力之一,就是对写作素材的收集、消化吸收和灵活运用能力。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材料人来说,写作素材就像仓中之粮,为文章提供成炊之米。写作素材收集得越多、越丰富,越能降低写作难度,越容易成文;越能激发写作灵感、拓宽写作思维、拓展写作角度,文章越有高度、深度、厚度。下面,细谈一下如何收集使用素材。 一 如何收集素材 素材的收集,既要“泛收”,又要“精收”。 所谓“泛收”,顾名思义,就是泛泛而收,但也有个边界,指在哪个山头就要唱哪首歌,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就要收集哪个领域的文章。功夫要下在平时,日常学习时,要注重收集与工作有关的一切好文章、新文章。包括上级下发的文件,新修订或出台的法律法规,领导讲话精神,重要会议精神,有关书籍等。只有日常注重了对写作素材进行收集,才能对本领域最新要求跟进掌握了解,才能对本领域工作有更为全面系统的把握,写材料时才更易明确写作思路,做到胸有成竹,知道从哪方面入手,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 所谓“精收”,就是围绕主题精细收,指针对具体写作任务,聚焦写作主题,对与主题相关的素材进行专门收集。要注意“精收”与“泛收”的区别,“泛收”是收集与工作相关的一切好素材,“精收”是仅围绕写作主题收集相关素材,一个收集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以质优、文新为主,一个收集范围窄、属次性任务,以与主题相关为主。 对素材进行“精收“,要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尽可能收集与主题有关的一切文章。常见的收集渠道有:一是日常“泛收“的文章,由于“泛收”文章质优、新鲜,写材料时,首先可在“泛收”文章中把与主题相关的所有文章筛选一遍;二是反映领导思想的材料,比如针对具体工作的领导批示、领导讲话稿,日常工作中记录的领导想法、常用词等;三是上级文件,比如工作意见、工作方案等;四是与主题相关的报纸杂志文章、官网文章、有关宣传报道等;五是以前写过的同主题及相关材料;六是与主题相关的网络文章。 二 如何运用素材 对素材收集完毕后,要对其进行归纳、分类,要循环往复地学习,要对素材进行吸收、分析,要对思想观点进行提炼,要从中拟定小标题,并对支撑观点的素材进行标记和选择。 下一步更为关键的是运用素材,同样的素材,在有的人眼中一文不值,在有的人眼中视若珍宝;同样的素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谋篇布局、不同的摆布运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质量,这考验的是个人对文字的把握能力,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材料写作的综合功力,这需要多年的写作历练、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下面列举6类运用素材的方法。 1. 有的可直接大段运用。比如,文稿中有一段要写“xxx”的问题,这方面内容必须源于官方、且有出处。《xxx》杂志刊发的一篇xxx研究室文章正好对该问题作了阐述,就可直接大段运用。 2. 有的可摘要运用。比如,文稿中有一段写“xxx工作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主线”,要写“为什么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容,这就需要对xxx领导在有关会议上关于这方面的要求进行摘要性叙述。 3. 有的可组合运用。比如,文稿中要写一个xxx典型案例,网上有多篇参考材料,限于文稿篇幅又不宜着墨太多,就需要写案例中最典型的事。这个案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xxx创历史新高,在写作素材中,有一段关于描述受xxx的现成材料;在另一则网络报道中,有当时xxx组对事件经过的介绍,就可把二者组合起来写,更有说服力。 4. 有的可简单列举运用。比如,文稿中有部分内容要写xxx的问题,需要把xxx行为列举出来以示警醒,这时,就要根据近两年的素材,单把xxx名目列举出来。 5. 有的可综合化用。在材料写作中,综合化用的占比是很高的,也比较考验个人的材料水平。比如,文稿中有一段需要对“xxx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不同的参考材料,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定义也不够全面,这时候,就需要综合几方面的素材进行化用。有的是这么定义的,“xxx交织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可以说,xxx为xxx的滋生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有的是这么定义的,“xxx和xxx是一体两面,是xxx';有的是这么定义的,“xxx和xxx同根同源、互为表里”“而xx又会助长xxx滋生蔓延的气焰,最终xxxx。”经综合后,化用为“xx和xxx同根同源、互为表里,xxx为xxx的滋生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xxx又会助长xxx滋生蔓延”,就清晰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6. 有的可定点改用。材料写作中,改用占比也较高,同样考验人的专业能力和材料水平。比如,文稿中要写一段对xxx学习的要求,有现成材料为“在经常对标对表、深入一线调研上狠下功夫,将调查研究贯穿于xxx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业务调研常态化,切实提高对标对表的精度、调查和研究的深度。”为切合工作实际,更加聚焦学习这一主题,改为“在经常对标对表、深入业务(对xx工作来说,深入业务中调研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深入业务调研,才更加掌握了解风险所在、问题所在,有针对性提出治理对策)、深入一线调研上狠下功夫,将调查研究贯穿于xxx(系统xx机构没有xx权,就须把xx二字删除)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业务(这里的业务指“xxx业务”还是“xxx的业务”,容易引起歧义,删除后指向较为清晰)调研常态化,切实提高对标对表的精度、调查研究的深度、学习的效度和推动工作的力度(加“学习的效度”更加聚焦“在调研中学”这一小主题,加“推动工作的力度”对调研的功效有更为全面的表述)。” 任何一篇文章,既有对素材的运用,又有思想方面的原创,思想原创更多在顶层设计,基层更注重抓落实,这篇文章仅对素材的收集运用作讲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d62618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