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浅谈 镇中 郑时虎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教学正适应了这一要求。那么,初中数学怎样进行分层教学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如下经验,求教于同行。 一、根据个体差异,科学进行分层 层次划分符合实情是分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或代数、几何的解题能力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分层。层次划分一般分为:优等层次、中等层次和低等层次,与新课程目标提出的“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接轨。要强调的是,给学生划分层次不是公开的排名。因为学生的层次只是从教学的某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学力与成绩的大致定位,它只能作为教师个人的执教秘密,不能轻易在教师中交流,更不能在学生中透露,以避免在学生中形成等级差异的负面效应。 二、灵活驾驭课堂,兼顾层次差异 兼顾层次差异是指教学既要让低层次的学生能够接受、理解与运用,又要考虑优等学生的知识需求,指导他们举一反三,适当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课堂提问和作业布置要让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华,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所以,提出的问题要恰如其分,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要有意识地提一部分难度较大的题目,让优等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容易的题目,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回答,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培养他们的信心。对层次较低的学生,要多关心、爱护,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努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学好数学,为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后劲。 三、重点跟踪辅导,缩小层次差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好的更好,差的变好,尽量缩小层次差异。所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低等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生,要进行表彰。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指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部分层次较低的学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当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错误时,要及时纠正,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对低等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使有些学生获得较高分数,让他们有成就感,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努力向上,从而缩小层次差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1b9ccf97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