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 哈萨克族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 的设想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建立“哈萨克族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设想 武金峰作者简介:武金峰(1965一),安徽涡阳人,伊犁师范学院中语系汉教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哈萨克语言文化、双语教学、民族 (伊犁师范学院中语系,新疆伊宁835000) 摘要:中介语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外语教学学科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理论。在我国,中介语理论和汉语中介语的研究,对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建立“哈萨克族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对研究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中介语理论;哈萨克族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设想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487(2o02)04—0079—04 Som eConsiderationsofDeveloping theDatabase System of Chinese Interlanguage for KaTakh Students WUJ/n一厂e (LanguageDepartmentofYiliNormalCollege,YiningXinjiang835000,China) Abstract:Thispaperexpoundsthe interlanguagetheory aswel asthegeneralsituation ofitsreesarch at home and abroad na d introduceshte condition ofhteresearch on hte DatabaseSystem ofChinese Interlangrage inhteteaching of Chinees asasecond language.Based onhtedetailed explanation-htispaperpust forward hteconsiderationsofdevelopign hteDatabaseSystem ofChinees InterlanguageforKazaldaStudents na dpoinst outhte signiifcan ce na d imop rtance ofdevelopign htissystem. Key words:interlanguga e thoe yr;ka~kh studenst;Chineseinterlang uage;database system;cons ideraiton 一、中介语理论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赛林格(IJarrySelinker)于1972年在他发表的题为《中介语》的论文中提出的。他在论文中不仅强调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有中介语的存在,同时他阐述了中介语的来源。赛林格认为,中介语是一个单一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不同的心理过程生成的规则构成的,并提出了产生中介语的“五个中心过程”,即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从此,中介语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介语研究成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中心课题。西方语言学家普遍认为,中介语理论的产生使70年代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它扩展、深化了语言的对比分析,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错误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介语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外语教学学科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理论,中外学者对它的命名和解释也不完全相同。科德(S.P.Corder)称它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特异方言”(idiosyneorticdialect,1971)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1anguage—learner’slan.guage,1978),强调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随着第二语言的新信息不断输入,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最终过渡到第二语言。内姆瑟(W.Nemser)称它为“接近系统”(ap.proximatesystem,1971),强调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学习过程是一个由零开始,不断进步,逐渐接近目的语的过程。而赛林格(L.Selinker)称它为中介语或中间语言(interlan.guage),认为中介语是一个特殊的语言体系,既不完全基于母语,也不完全基于目的语,是一种在第二语言环境下产生的语言规则系统,其语言规则由母语规则、目的语规则及其他的语言规则组成。国内绝大多数数学者采用了赛林格的术语,译为“中介语”。也有采用其它术语的,如“过渡语言、“语际语”,“语际语言”。2000年,又有人认为“中介语”这个名称不很合适,不如称为“准目的语”。 中介语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人我国。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鲁健骥先生1984年发表《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首次引进“偏误”与“中介语”两个概念,并结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了偏误产生的五个原因。文章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成为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1992年,由《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三家杂志社联合发起召开了首次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会议中心议题之一就是中介语理论的研究。孙德坤先生的《中介语理论与汉语习得研究》比较系统地介绍和探讨了中介语的定义,描写和研究的方法;鲁健骥先生的《中介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详细地阐述了中介语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中介语和对比分析、偏理分析的关系;吕必松先生的《论中介语的研究》则系统地阐述了汉语中介语研究的意义和策略;王建勤先生的《中介语产生的诸因素及相互关系》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介语研究的几种理论模式,澄清了汉语中介语研究中的某些误解。这些理论介绍和探讨促进了汉语中介语研究的发展。 中介语理论和汉语中介语的研究在我国虽然才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它在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方言的研究中也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云南民族学院盖兴之教授在研究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汉语中介语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把中介语理论引进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以汉语中介语为活化石,探索汉语方言中的民族语言底层的成因,由此扩大了中介语研究的范围,丰富了它的语言学理论意义。中介语理论不仅在对外汉语教学、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领域中为研究者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以研究学习者的汉语习得过程,同时也为民族地区汉语方言的研究、汉语方言中民族语言底层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研究视角。在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界,自20世纪9o年代以来利用中介语理论研究汉语学习的论文有若干篇,但都是研究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研究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篇也没有,我们准备填补这一空白。 二、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外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情况介绍 1992年底,“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课题以“留学生汉语语料库系统”的名称列入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八五科研规划,由北京语言学院(现改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务处组织研究,之后又被列为北京语言学院“八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规划项目。1993年初组建课题组,课题组组长储诚志,副组长陈小荷,成员有张旺熹、张伟、魏萍、朱旗。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研制工作从1993年初开始到1995年11月结束,历时近3年时间。研究人员从北京语言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收集了96个国家和地区的1635位外国学生成篇成段的汉语作文或练习材料5774篇,共计3528988字。以这些语料为抽样总体,根据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最后抽取了740位作者写作的1731篇共计1041274字的语料作为样本加工入库。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登录了全部语料的23个属性:1.作者姓名。2.性别。3.年龄。4.国别。5.是否华裔。6.第一语言。7.熟悉的其他外语。8.文化程度。9.性格类型。1O.学习汉语的动机。11.写作语料时所在学校。12.年级。13.学时等级。14.所学主要教材。15.人校时间。16.原汉语学时。17.原汉语学校。18.原汉语教材。19.本篇语料类型。2o.话题类别。21.语料长度。22.写作时间。23.提供者。此外,系统还为每篇语料标上作者代号和文件名。语料属性库共登录各种学生和语料的背景属性13200余条。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对全部1731篇104万多字的语料样本按照字、词、句、篇等不同层次进行加工和标记。汉字方面,对语料样本中的错字、别字、繁体字、拼音字(以拼音代汉字)等非规范形式作出索引标记,登录其相应的规范形式;词语方面,进行词语切分和词性标注,对汉语里不存在的非规范词作出索引标记;句子方面,对所有样本语料逐一进行断句处理;篇章方面,标注每篇语料的话题类别、语料类型和语篇长度,对语料原件的段落安排实况作出标记。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设计了一个由语篇选择、检索、输出、浏览、帮助等五个基本模块组成的语料检索系统,实现了对语料在字、词、句、篇等不同层次上快捷方便的自由检索和浏览,能满足用户多方面、多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的需要,可以为不同用户各不相同的研究工作灵活准确地提供各种单项的或综合的资料、数据和信息。 1995年11月,成立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鉴定委员会。11月15日,鉴定委员会对系统进行了成果鉴定,一致认为,该系统真实地记录了留学生汉语书面语的语言表现,背景属性记录准确完备,抽样合理,语料加工全面细致。软件设计和运行,为大规模文本语料的科学化处理提供了基础,软件操作使用方便简捷,系统性能稳定,界面友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专家们认为,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开始进入一个实质性阶段。它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介语研究和汉语研究、偏误分析的宝贵资源,而且也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汉语本质研究提供了科学便捷的集成环境和先进技术手段。该系统的研制填补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研究方面的空白,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里取得了开创性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 三、如何建立“哈萨克族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 受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的启发,我们拟建立一个“哈萨克族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利用第一语言为非汉语的哈萨克族学生的汉语口语、书面语语料,全面、细致地记录他们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表现和研究他们汉语习得过程的计算机软件。该软件将收集不同背景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哈萨克族学生的汉语口语、书面语语料5O万字以上,并对语料属性、语料中的字、词、句和段落篇章等单位与项目进行完备的计算机处理,以实现对各种条件和要求下的语料数据进行便捷的机器检索和提取。本语料库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分成语料处理模块、数据库、用户功能模块三个部分。语料处理模块负责对语料进行字、词、句、篇及语料属性等项目的细致的计算机处理和加工,并把处理和加工的结果提供给数据库。数据库主要负责存放语料处理模块对语料处理后的各种结果和数据记录,以供用户功能模块的检索和调用。用户功能模块是为用户设计的检索、统计和提取数据库中各种数据信息的手段和机制,它所检索和提取的一切数据事先都存放在数据库里。 建立“哈萨克族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首先进行总体设计,包括具体分工,确定调查点和调查对象及其数量,调查点要包含有城镇、乡村,调查对象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另外,还有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是语料的属性:1.作者姓名。2.性别。3.年龄。4.族别。5.第一语言。6.熟悉的其他语言。7.文化程度。8.性格类型。9.学习汉语的动机。1O.写作语料时所在学校。11.年级。12.学时等级。13.所学主要教材。14.原汉语学时。15.原汉语教材。16.本篇语料类型。17.话题类别。18.语料长度。19.写作(说话)时间。2O.提供语料者。然后进行语料收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应尽量收集齐全,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最后,由计算机系的老师负责语料的录入、调试等软件的设计工作。 四、建立“哈萨克族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哈萨克族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是一个规模较大、选样科学、信息完备、加工全面、可以进行全方位检索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软件,它的建立,可以为研究哈萨克族学生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提供大量的有关学生口语、书面语语言表现的各种单项的或综合的资料和信息,从而为建立和发展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学习理论,为丰富和完善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理论作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盖兴之.双语教育原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2]傅爱兰.论“准目的语”[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增刊. [3]本刊记者.“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研制成功[J].世界汉语教学,1995(4). [4]储诚志,陈小荷.建立“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基本设想[J].世界汉语教学,l993(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3aaae49b89680203d825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