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诗人批判之七:韩东 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作家,韩东的诗以其强烈的现代感与民间姿态站立在中国诗坛。他的诗充满着对人性的悲悯与拷问。“多么冷静\我有时也为之悲伤不已\一个人的远离\另一个的死\离开我们的两种方式。”“只是我再也不能收获些什么\不能重复其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这里永远怀有某种真实的悲哀\就象农民痛哭自己的庄稼。”“如果你思念母亲,那就思念所有的死者\思念死者,就停止追踪活着的人。”这种写作,已经远离抒情,而是直面现代生活。 韩东凭借《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两首诗为人所知,“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这种诗以其口语化的方式消解了宏大叙事,反抗当时的诗歌写作秩序,呈现出一种“反英雄哲学”的倾向,确实给人印象深刻。但是你要说这两首诗真的如何如何好,却也未必。这样的诗仅仅只是标明了一种诗学立场。我 更喜欢韩东另外的一些作品,譬如《记忆》、《寻乌的调查》、《黑人与老虎》、《山民》、《墓园行》、《甲乙》、《温柔的部分》、《美好的日子》等。“灯下没有一只小虫\空白的纸页,没有一个字\我没有你\雨在雨季就像老虎在\猛兽中或黑人在阴影里\可是我知道——\飞蛾已经出生\巨著总会完成\大雨已成灾\黑人和老虎比喻我和你。”从这首《黑人与老虎》可以看出韩东诗歌技艺的成熟内敛,有一种节制之美。奇特的比喻,充满生活细节的描写,给人陌生化的效果,隐隐约约透散出诗人韩东一贯的悲悯。 韩东早期曾经提出一个观点:诗到语言为止,后来修订为“中国诗歌到汉语为止”。他对语言的重视,于此可见。通过简约、清晰的字句,像手术刀一样划破读者的心脏,让我们重温语言的初始意义。身为南京“他们”诗群的发起人和首席理论阐释人,韩东在诗歌上有着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追求。他的诗一般不指向理想大词与文化寻根,而是深入日常生活,捕捉内在的诗意。 譬如短诗《微笑》:“今晚我穿过城市\在一辆出租车上看见美丽的灯光\看见黑暗的衬里附近皮肤的闪烁\每个女人都很美丽,神秘的微笑\映在我的脸上,成为我的微笑。”平淡自然,柔软明净如夏日里的荷花,令人愉悦。真正的诗歌并不是郭沫若那种天狗式的狂叫,而是沉潜下来,低调内敛。用灵魂写作,即使打开肉体的时候,也不放弃失精神的方向,降低存在的维度。 “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了我生活中温柔的部分\每当厌倦的情绪来临\就会有一阵风为我解脱\至少我不那么无知\我知道粮食的由来\你看我怎样把清贫的日子过到底\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温柔的部分》)韩东这首诗几乎恰到好处地呈现了诗歌的精髓,温暖而感人至深。 “草在草原上扎根\田鼠在田里打洞\人活在村子上杳无音信。”“人们在路边烧纸\火光映亮了街边的树干\这些活着的人变成了一些影子\去亲近消逝的死者。”“美好的日子里,吹来了一阵风\像春风一样和煦,它就是春天的风\还有温暖的阳光,一起改变了我\使我柔软、善感、迷失了坚定的方向。”在现代感的形式下,随着时间的动力,诗人韩东写出了一系列充满对人性的深切悲悯与洞察的好诗。后来韩东转向对虚构叙事的迷恋,在小说方面出手不凡,形式与内容都别有意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ab4799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