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服饰的禁忌

时间:2023-01-19 12:01: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中的禁忌及浅谈

服饰是具有社会文化特征的一种生活用品,少数民族的生活由于相对较为封闭和原始,表现出的服饰禁忌形式多样,起源复杂,含义颇耐人寻味。服饰的禁忌或是出于某种信仰,或是出于阶级和身份的象征,或是出于祖先崇拜,或是出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通过对这些禁忌的归纳,重点从服饰的颜色、材料、款式、佩戴形式、放置方式等几个方面入手,讨论禁忌的起源,以及服饰禁忌对于服装的影响,揭示了古老而悠长的生活渐渐生出一些约定俗成的服饰习惯,而这些习惯在生活中逐渐得到加强,最后形成了某种服饰的禁忌。研究它们,能够从一个有趣的层面窥探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名族性格和民族文化,能从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信仰和社会形态。 禁忌的来源

禁忌音译为“塔布”据记载,英国航海家柯克船长到南太平洋的汤加岛后,发现当地土著民族有一种奇特的生活现象,比如某种物品只准酋长、巫师、头人使用,而一般人不许用;有些东西只能用于某种特殊目的,一般情况下不准用;一些场所只允许成年男性进入,而不许女性或儿童进入等等。当地土著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塔布”。后来,柯克先生把这个词汇介绍到了欧洲。

我国对此最早的记载是《礼记.曲礼》“入境而问禁,披露肝胆,书不择言”。目前的研究文献中,能够基本认可的是:禁忌是对神圣或不洁事物消极回避的自我抑制行为。

禁忌是不讲道理的,某种行为或接触某人、某物与人们认为要降临恶果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直接关系。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说:“如果那个设想的不幸必然要跟随犯忌而到来,那么禁忌也就不成为禁忌,而是一种劝人行善的言论或一种普遍的常识了。不要把手放在火中”这句话并不是禁忌,而只是一种常识性的道理。因为这种行为如不禁止,必然要造成实在的后果,而不是一种想象的不幸。“然而禁忌的处罚又是不可抗拒的。破坏禁忌所遭受的惩罚由精神上的或当事人发自内心力量来实行。 神圣的宗教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多样,分布区域广泛,受到多种宗教的影响,在某些教义严明的地区或民族,他们服饰文化中宗教印迹的禁忌非常鲜明。例如:回、东乡、撒拉、保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崇尚白色。帽子、盖头、衫衣甚至裤子都喜欢用白布制作。如有人去世,尸体也都用白布缠裹,绝对不能用有色布,以示“清白一身而来,清白一身而去”。据传说是穆罕默德喜穿白色衣服,并曾多次对信徒们说:“你们宜常穿白衣,因为白衣最洁最美。”回族男子服饰上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们头上戴的白色或黑色无檐小圆帽,称“回回帽”亦称“礼拜帽”,这与伊斯兰教教义有关。伊斯兰教的“五功”一一一拜功,要求礼拜者的头部不能暴露,磕头时前额和鼻尖要着地。这样只有无檐帽的小白帽才能兼顾各方面的要求。妇女的盖头也如此,最初的阿拉伯妇女使用面纱遮头护面,以防风沙的袭击。后来,这一习俗成为伊斯兰教的教规。《古兰经》规定:“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漏出的。叫她们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除非对她们的丈夫,或她们的父亲,或她们的儿子。”我国穆斯林妇女虽大都已弃用面纱,但大部分地区的妇女还是要用盖头把头发、耳朵、脖子遮盖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族服饰禁忌。回、东乡等伊斯兰教民族服饰上不能有人物或动物的图案,这是因为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禁止偶像出现,所以他们的服饰图案多为花卉和阿拉伯文字。这也是一种宗教原因形成的禁忌。

藏族宗教服饰首佛教的影响,对服装的色彩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律经》对比丘服装色彩的要求是,允许穿三种颜色的服装,青如蓝靛、赤如土红、紫红如木槿树皮。由于对宗教的虔诚和对活佛的崇拜,人们对服装的色彩就产生了偏爱。许多藏族老人的着装就上述三种颜色为主。


几乎所有宗教都要求衣服充分掩盖尸体,禁止裸露,是否遮盖全身已成为重要的品德标志之一,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有关裸露的禁忌。以维吾尔族为例,到解放前为止,所有的维吾尔族妇女严禁穿稀薄、透明的服装,或者穿那掩盖身体几个部分的衣服,特别严禁那种有意突出乳房、腰部、臀部等性感部位的紧身衣裤。男子也忌衣服款式短小或过紧,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到脚面,忌讳穿着短裤在户外活动。

可见,宗教信仰对民族服饰的禁忌影响极为深远,看似没什么道理的禁忌现象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宗教内容,而日常生活中频频出现的服饰禁忌也是一种对宗教的恪守和尊敬。从远古时期的原始宗教信仰到文明时代的人为宗教,无不使这些服饰禁忌渗透着宗教的神秘色彩。

严格的等级

哪些人可以穿什么衣服,哪些人不能穿什么颜色,在一些民族中有着严格规定,有些民族服饰禁忌是在长期的阶级社会中形成,并用以体现和区分不同阶级和身份的人群。比如:藏族传统服饰有严格的等级之分,达赖喇嘛和高级官员有权穿黄色,别的阶层则不允许,于贵重的绸缎,普通平民必禁。清代的蒙古族,普通百姓禁穿黄色袍服,它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只有活佛,或者受到皇帝恩赐的王公贵族才能穿用。

凉山彝族受奴隶制社会形态的影响,等级森严、贫富悬殊大,传统服饰的禁忌也恰如其分地体现出等级特点。凉山彝族服饰禁忌主要表现在质料、款式、色彩的选择和使用上:黑黎穿全毛或棉布服装,配金戴银;头帕、土衣不能用鲜艳色做饰,较之白彝妇女的服饰来讲,黑彝妇女帽盘大,衣裙长,百褶多,裙底边镶贴的黑布条宽;黑彝妇女裙长及地,不漏趾,行动起来拖地有声,威风凛凛。黑彝男子的头巾要缠的规整,大人小孩均穿一身黑表示稳重。白彝一般穿自制的羊毛或麻料衣服,妇女的服饰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白彝妇女裙不过膝;男子的头巾也比较随便。而终年住在黑彝家里的最底层的奴隶则只能披麻布衣。凉山彝族传统服饰在质料、色彩、款式上都形成了一系列禁忌,充分体现了其家支等级制度特点,尊卑贵贱,一目了然。此时的服饰禁忌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含义和表征,成为制约社会的行为准则。 尊贵的祖先

民族传统服饰禁忌中也渗透着祭祖的倾向,表达着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欲求。对于一些有迁徙史的民族,更是有潜在的认祖归宗和落叶归根的思想。如同某些鱼类繁殖期必要游回原始水域,他们也认为人死后要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因而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方式表达这种回归的含义,这种方式体现在服饰上就形成了一些惯例和禁忌。例如,苗族人认为麻及麻制品是死人与其祖先之间相互认通的标识。苗族老人死后,子女要披麻戴孝,以示孝道。同时,还要为死者准备一双麻布鞋及一个麻团,苗族《指路经》上说:“你要过虫山,毛虫大如羊;穿上麻布鞋,才能翻虫山。你要走石山,虎豹张血口,拿出麻团来,塞进虎豹口”这样才能回到老祖宗居住的地方。死者则穿麻布长衫或裙子,否则,老祖宗见了也不理会。

摩梭人行过成丁礼后,才换着成人的衣服。其中成年女子上身着镶着彩色衣边的短上衣,下身着有浅蓝色衬衣里的白色百褶裙,通常裙子长及脚背,在膝盖的部位镶着一道红线。这一道红线并不是简单的装饰,它还象征着死后回到祖先所在地的路。 明确的婚姻状况

在多元化的当今世界,仍然有一部分民族通过服饰的遮蔽强调其伦理的规则。因此,多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装饰或多或少地潜藏着性或求偶的含义。如少数民族妇女的头饰、饰、胸饰、腰饰,往往是她们服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族服饰禁忌在民族群众的社会生活中往往表现为一种道德命令,明确昭示着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比如,哈尼族女子未婚和已婚在传统服饰上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就是男女交往中明确的道德界定。已婚妇女与未婚女子的区别,在少数民族中往往被放大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b578c0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