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东妇女服饰 在我的印象中,中东妇女是这世界上最神秘的一族。她们天天身着黑长袍,把自己从头到脚包裹严密,完全看不到女性的身体曲线,却有着一种无法言语的动人之处。她们用面纱将自己的脸裹得结结实实,只留下一双明眸的大眼睛,而这双眼睛又是如此的美丽动人。 阿拉伯妇女所穿的服饰被称为罩袍,那是一件宽松的黑色拖地大外套,只是罩袍因各国不同的风俗习惯而有不同的款式、颜色和剪裁,甚至是不同的穿法。除此以外,受到西方服饰潮流的影响,中东妇女的罩袍也跟随时装潮流,不再只是简单的黑布而已。而她们脸上的面纱分为两种,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面罩,将整个脸蒙住,只露两只眼睛,甚至连眼睛都包得严严实实,这种面纱在阿拉伯语里叫“尼卡布”;另一种则是只蒙住头和脖子,露出眼睛、鼻子和嘴,这在阿拉伯语中叫“希杰布”,它有点类似中国女孩子戴的头巾,只是尺寸要大得多。现在除了海湾国家,其他阿拉伯国家女子戴的多是“希杰布”。传统上,面纱只有黑色的,不过现在黑色的规矩已被打破,绿、蓝、白以及各种混色面纱陆续登场,阿拉伯女性可以自由选择。五彩斑斓的色系使面纱的实用价值更多地让位于它的“美容”作用。 阿拉伯妇女也有不穿罩袍的时候。一是在家里,穿居家便服,但若有男性亲属在场时,仍须包戴头巾;另一是在纯女性(不可有任何一名男士)的聚会场合中,可以脱下罩袍头巾,露出庐山真面目。若是出席纯女士们的正式晚宴,这将是女士们亮出美貌、身材、名牌服装、珠宝首饰的难得机会,穿着各式晚礼服不管是无肩露胸或露背及腰,加上彩妆发型、首饰配件,这时的妇女令人惊叹!原来黑罩袍之下的她是如此美艳动人。 中东妇女身着罩袍面纱主要是因为伊斯兰教对妇女的服饰方面作了限制。它要求妇女不要穿稀薄,透明的衣跟,而应穿上宽大的长衫,遮住“羞体”。 《古兰经》是穆斯林信奉的主要经典,也是每一个穆斯林的生活的道德戒律准则。《古兰经》云:“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叫她们不要用力踏足,使人得知她们所隐蔽的首饰。”特别是在伊期兰教的发源地沙特阿拉伯,视女子为“罪恶”的同义语,女人身上的一切,从头到脚,全身都被认为是诱惑男性的“不祥之物”,称为羞体, 因此必须遮盖起来,除自己的丈夫外,不能在异性面前抛头露面,甚至连声音都不能让陌生男人听见,更没有资格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女孩子从12岁起就开始深居闺房,外出时必须戴上面纱或面罩,且不能经过闹市区,只能穿僻静小巷,(有人称她们是墙角下的幽灵),日落之前必须赶回家。按传统观念妇女不参与社会活动,也不从事社会职业,她们的任务是呆在家里生儿肓女,照顾丈夫。 然而《古兰经》对妇女衣着的限制,并不完全是为了约束妇女,从当时情况来讲,这是一项保护措施,用为伊斯兰教兴起以前的阿拉伯,一些妇女在外出时,往往是“披胸露乳”,以示美容,常常引来一些媒客和寻开心的人追踪她们。所以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妇女应用外衣蒙住全身,“以免露出身体上那些易于迷惑异性的任何部位,并以此装束来使人们知道她是贞洁无邪的信女,不要受到无耻之徒和伪信士的侵害。” 西方世界常认为罩袍头巾是阿拉伯妇女权力被剥夺的象征。然而,在塞纳河畔,电影《巴黎,我爱你》中那个美丽的穆斯林姑娘扎卡告诉法国男孩:“当我头戴围巾时,我就觉得自己拥有信念,拥有身份认同,这种感觉很好,那同样也是美丽的。没有人强迫我,是我自己的选择„„” 当法国通过立法禁止在公共场所穿戴罩袍时,穆斯林女子肯扎.德希丹与几个同伴来到了巴黎圣母院,她们穿着蒙面布卡罩袍,只露出眼睛,抗议《禁止在公共场所掩藏面部法》正式生效。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现代女性社会,罩袍头巾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情。许多沙特妇女会因为买到一套漂亮的罩袍而雀跃不已,或跑遍各大商场就为了选购一件自己最锺意的罩袍。对中东妇女权力的保护并不是不让她们穿着罩袍面纱,而是赋予她们不穿的权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84ca224192e45361066f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