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案例分析:坐不住孩子

时间:2022-07-20 19:2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园案例分析:坐不住孩子

幼儿园案例分析:坐不住的孩子

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明明在集体教学活 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 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 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圉的小朋友实在驱逐 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 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 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 子。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 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 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 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 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儿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 起来:“老师,你看明明。”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 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 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晴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可儿接着乂说道: “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

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 我就找谁,听见没有? ”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 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 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乂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 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乂添新的问题。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 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 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 并遭到拒绝


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 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其一,年龄越小的孩 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 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 标准。教师经常当众批评明明,棋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 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明明给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 孤立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

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面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 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惜况下,他釆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这 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即明明的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 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 对明明的消极态度。

最后,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明明被迫陷入与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场景三中反映 的情形),教师没有利用集体力量中积极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让其他孩子 孤立明明,不仅不帮助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明明和其他 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 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明明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 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明明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 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 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 奇心。

二、解决方式

1.教师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点

从明明的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 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 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同伴接纳。从明明园外背景来看,他是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 的,并且据笔者的了解,明明的父母为孩子转园的LI的是觉得他原先的幼儿园教 育环境不太


好,孩子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21f2ce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