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文章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及发展进程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国情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市场化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09年7月2日,中国中央银行发布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细则》,选择5个城市的365家企业作为试点,开展直接使用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近年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迅速攀升,人民币结算的范围从部分边境贸易扩大至港澳台、东盟的双边贸易,打破了东亚地区由美元、欧元、日元构成的国际货币传统格局,推动了人民币结算国际化进程和区域范围。 中国央行从2008年到2009年的短短几个月之间,先后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等国家建立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安排。2013年6月22日,央行和英格兰银行签署了规模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元英镑的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了支持,维护了金融市场稳定,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双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中,使得双边贸易中本国出口企业可以直接收到本币计价的货款,从而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发展。通过连续签署多个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朝着国际化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如果人民币想成为一种真正的全球货币,仅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是远远不够的,发行海外债券是一条重要路径。2008年末香港人民币存款仅仅为561亿元,但截止到2013年6月,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5536亿元。2009年中国财政部首次在香港发行了人民币主权债60亿元。2013年在港发行人民币主权债的规模达到200亿元,债券期限也比以前丰富。仅在2013年上半年共有38家机构在香港发行3427亿元的人民币债券。 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1、国内金融市场总体不成熟。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并不足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总的来说,我国的银行运行水平仍然达不到国际水准,金融产品单一,金融工具不足,债券市场发展落后,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小,外汇市场全年交易量不足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量的四分之一,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还不能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利率和汇率尚未实现市场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自由兑换与流通。利率和汇率将由市场来调节,利率的变化反映借贷市场的变化,而汇率的起伏关系到外汇市场的供求。我国目前的利率和汇率机制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因而也不能准确反映借贷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变动,这削弱了人民币的价格信号功能,导致国内金融产品不能根据利率变化进行准确定价,也影响了人民币的自由流通,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资本项目下尚不可实现完全自由兑换。资本项目的管制,阻碍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成长,较小的本币资产也不能满足海外投资者对本币流动性、投资性及风险对冲的要求,即使在贸易领域,由于贸易信贷和汇率风险对冲工具的缺乏,也会增加使用这种货币的成本,从而限制该货币的使用。从货币输出过程的角度来看,在国际化初期,要面对本币净流出的问题,如果资本项目不开放,需要通过经常项目逆差来输出本币,但经常项目逆差本身会造成货币贬值预期,削弱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吸引力,要想使本币保持坚挺,经常项目就需要维持顺差,而顺差格局又限制了本币输出,这就是所谓的“贸易逆差悖论”。 3、有的国家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警惕心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客观上要求对外贸易中逐步采用人民币结算,这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产生了一定挤压。人民币国际化冲击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使美元等国际货币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这样就使一些国家有了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借口,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会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不仅加剧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使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美国,在贸易争端和贸易谈判中不断向我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同时指责中国通过市场干预维持人民币的低汇率,从而使我国商品出口有较强的价格优势。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影响美国国内经济复苏和就业的改革,使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人民币是否具备成为国际储备能力的争议不断。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应对措施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和金融机制受制于浓厚的行政干预,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求金融调控部门依据市场机制保持调控手段的独立性,国有金融机构应当去行政化,适应市场,符合国际竞争要求。发展和培育具有竞争力金融机构,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不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汇率自由兑换稳步实施的重要保障。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在金融市场交易体系和市场机制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能发挥巨大的集聚功能。建立全国性的金融中心,增强其区域和国际竞争力,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重要促进作用。 2、.开放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在国际贸易中积极推广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范围与区域,从周边国家逐渐扩展到全球。为此,要全面放开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限制,彻底消除出口退税制度等方面的技术性政策障碍,在全国全面放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试点限制。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们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进而实现人民币完全的可自由兑换,一旦实现资本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后,人民币不仅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而且还可以用于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借贷和投资,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这无疑会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资金市场上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进一步放宽对外直接投资管制。在放松资本管制、加大资本项目开放的同时,应该不断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越是扩大开放,越要加强监测,避免混乱局面的发生。此外,为充分发挥资本账户开放的潜在利益,避免可能导致的风险,在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应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减轻资本流动不稳定带来的冲击。使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 3、完善和推广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本土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和人民币回流机制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有关金融制度和机制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金融业对外开放和离岸金融中心。这一机制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和核心所在。自贸区内具体的金融机制内容主要有:一是推行金融市场以及产品创新,将国内的人民币债券延伸到上海自贸区,为离岸人民币提供丰富的投资标的;二是允许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在上海自贸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促进投资和贸易资金的自由兑换;三是充分发挥自贸区作为中资金融机构海外总部的优势。这一机制可在自贸区发挥离岸市场的功能,形成本土的人民币金融中心,也使得境外人民币具有回流机制,增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循环能力。推进全国自贸区的发展建设,充分发挥自贸区的金融机制和功能,壮大区内人民相关业务的规模。全国自贸区金融机制的成功实施并有序推进将将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四、结语 人民币国际化是在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背景下,一项增强综合国力,融人全球治理的重要战略部署。人民币国际化既遵从一般货币国际化理论,在经济实力支持下有其自身发展惯性,又有我国改革和发展阶段的特性,由此产生其独特的国际化路径。人民币若启动全方位国际化,将很快形成庞大的贸易、清算和储备量。这既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又提出了跟进改革的迫切要求。人民币国际化不仅需要改革的制度支持和跨境渠道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从战略高度、改革全局考量;既要抓住当前契机和窗口期,又要稳健推进,与我国改革发展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这是一个不能折腾的过程,有着明朗的前景,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将由中国担纲。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张清龙.货币国际化:条件与影响的研究综述【J].新金融,2005(8):6—9. [2]余永定.再论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1(5):7—13. 作者简介: 周建,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中国银行天津蓟县支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2cde6831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