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邬佳杰 14135061

时间:2022-04-13 20:25: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仰不死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如果说马可·波罗的游记让全世界都向往来到中国,那么辜先生的雄辩就是让全世界都见识了中国人的风骨。你能否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留着黄辫子的中国小老头,站在台上圆睁着双眼,挥舞着手臂,操着一口流利的伦敦腔对着台下的洋人大骂特骂,而洋人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是心悦诚服?这放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情,但是,辜先生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中国人的精神》的字里行间都藏着这个倔强的小老头。辜先生是腐儒,的许多观点都带着封建时代的偏执,诚如他将夫妻比作茶壶和茶杯一样,但若看到他的“在中国,一个真正的君子,没有经过妻子的同意,是决不会纳妾的。P53)就又会觉得他的倔强也是如此的可爱。一个精通九国语言的学者,在清朝的黄昏,在所有炎黄子孙怀疑自身价值,想从外国找寻救国之路的时候,他却对着几倍甚至几十倍强于中华的洋国振臂高呼,毫不掩饰地鄙视着西洋文化并对中华文明大加赞赏。这不是一个愚者的匹夫之勇,而是一个老派学者对洋人的奋力反击,是一个真正爱国者给国民打的一剂强心剂。

“在中国,只有最无知的阶层才需要牧师,只有最坏的罪犯才需要警察或军人的威慑。(绪论P6)初读绪论,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这句话,当时似乎有一柄巨锤“轰”的一下砸开了我心中关着羞愧的那道门。想想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信仰的缺失。辜先生所提到的那种“良民的信仰”似乎在国人身上越来越难见到,我们家里的防盗措施越来越先进,我们的个人空间越来越多,但我们的安全感真的比起前人来要增加吗,我们真的要来了我们一直嚷嚷的“自由”“民主”了吗?我们用科学思想武装自己的时候,是否还记得自己心中原来存在过的“春秋大义”呢?

现在的我们,似乎越来越难给自己找个定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个似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兼而有之的体制中,我们很难认清自己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似乎崇拜什么都不如崇拜钱和权来的实际有效。于是乎,全社会都纷纷向钱权看齐,向物质享受看齐。我们的风骨和信仰似乎被这贫穷落后的百余年时间给消耗殆尽了,现在的国人,只要有钱有权就是成功人士了。但这又和辜先生在书中最最鄙夷的那一种群氓主义有什么区别呢?中国的发展之路就真的要舍弃自己的风骨和“良民的信仰”吗?

辜先生早在一百年前就在书中给了我们答案。 中国从来不是宗教的社会,中国也从来没有像西方基督教那样长盛不衰,织严密的宗教信仰。正如辜先生所说,中国人的宗教,更多的是审美和娱乐的需要。但这不代表“真正的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我们崇拜祖先,他们是我们的来源;我们也重视自己的子女后代,他们是我们的归宿——祖先、我们、后代,我们是这个无穷无尽的链条中的小小一环,我们生存的意义就是串起这个链条——用自己的眼睛看祖先看过的河山,留下自己的足迹让子孙后代去追寻。这种柏拉图式的浪漫正是中国人在过去几千年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儒学。这样的思想让我们总是以家、国为先,我们眼中的他人并非只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更多的是一个的一员,这样的我们想法充满了慈悲。也许这正是我们“良民的信仰”的根源所在。

很遗憾的是,在西方文化的狂轰滥炸下,我们越发想不起自己的根源了。


论是叫嚣着,向西方学习“自由”“民主”的,还是装模作样说要学习传统文化精髓的。似乎都只是说说而已,真正落在实处的行动就只像羽毛那样轻。我们庸庸碌碌的过着日子,有钱的人笑,没钱的人哭,看见人间惨剧也只是叹息,毕竟那是别人的事。这样的我们,冷漠得好像已经没有东西能唤醒我们内心一隅的那抹同情心了。现代化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为了她失去了太多珍贵的东西了。

Though much is taken ,much abides.”【太多已经丧失,但留下的足矣。Tenneyson

正如丁尼生所说,在一百年之后的现在,能读到辜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能反思国人的不足,本身便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我们不能回到过去,去领略如辜先生那般名士风流,但是,在残留着的美好和闪光中,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动去向着这些有信仰的中国人靠拢。在我们生命中书写一个真正的“人”字,这可能就是辜先生所希望见到的真正的中国人吧。

只要我们的文化还在,我们的信仰就不会消亡。

邬佳杰 材料13-06 1413506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ba9f7ef18583d0496459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