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中的真意

时间:2023-06-12 21:02: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陶渊明《饮酒》中的真意

作者:张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06

《饮酒》诗共有二十首,是陶渊明归田以后所作。诗前有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这组《饮酒》诗,虽是诗人闲居寡欢、酒醉以后所写,但并不都是用以自娱,以求欢笑。透过顾影独尽,忽焉复醉的字面,不难看出深藏在诗人心头的烦恼与郁愤。其中有的诗明显地表现出对行止不定、是非不分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如《饮酒》第六云: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毁誉。有的诗直叙自己与世不合、不愿苟同的志行节操,如《饮酒》第九云: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有的诗托物寓意,写得疏淡纯真而又含蓄有致,如本文所举《饮酒》第五即是。此中有真意。其真意旨趣何在?让我们共同来品味一番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的起首是写作者所处之环境,看似平淡,却是一篇之纲领,结庐二字,造语奇特。在人境之中,本当有一个象样的家,然而作者什么也没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这就是诗人在人境中所处之状况。结庐,犹如蜘蛛结网一样,只求得有一个栖身之所。诗人生活如此之苦,却安心守穷。他说: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又说: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这正表明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而无车马喧语,既是写诗人所处环境之幽静,又是作者厌世弃俗的心境写照。在人境之中不免有车马之喧,贵族豪富们乘轩车、策飞马,熙熙攘攘,不可一世,然而诗人鄙视这种荣华富贵的生活,对权势者的车马之喧避而远之,置若罔闻。诗人需要的是宁静,而不是追名逐利的喧哗之声。字一转,把诗人从人境之中带入人境之外,虚字运用之妙,于此可见。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两句承上而来,写出诗人安于敝庐、不慕荣利的原因。问君何能尔?这一设问句如异军突起,使诗境向纵深发展,心远一句把诗人潜藏的内心世界披露于外,这种披露却又不假雕饰,出于自然,还显得含蓄有致。心远,故觉得地自字用得贴切至当,含有本来不偏而自以为偏的意思。全句意在表明诗人对人境的荣华富贵,无所追求,因此那追名逐利的车马之喧在诗人心里也就似有若无。

王荆公评以上四句云:渊明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四句,由诗人以来去此句。这里所说的奇绝,不是故作惊人之笔,而是于平淡中见出其不同凡响之处,此诗正是如此。

采菊东篱下以下四句,是从造境上来表现诗人心远地自偏的心境。

采菊两句历来为诗家传诵不绝。其妙处何在?前人已有论证。苏轼曰: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景与意会,故可喜也。他还批评俗本将字改为字,使得一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神气索然。苏轼认为妙在字用得好。的确,这个字是一篇之警语,但这只是就用字造境方面说,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分析采菊的寓意,以求其妙。诗人为何单标采菊而不是选择别的东西呢?愚以为陶渊明之采菊是志行高洁的一种表现。因为菊有芬芳之香,又有耐寒之性,这与诗人的品格节操颇为相似。诗人有几处地方写到菊。如《和郭住簿》诗云: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饮酒》第七云: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陶渊明之采菊,既表明他对严寒之下仍保持佳色”“贞秀姿的菊花的爱好和赞赏,也说明他借采菊忘忧物,借采菊以远离世俗之情。这种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正好作为上述心远一词的注脚。正因心远,使他去意于物,即连自己身边的南山也不曾留意,偶而见之,故云悠然见南山。可见采菊句是心远一句的造境需要,也是心远句的具体表现。

诗人既无意于功名利禄,便朝夕与大自然为友,于是诗人又把自己的心境、静境与自然景色的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吟出了以下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的景色是美的,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真是日夕气清,悠然其怀。在这样美好的傍晚,鸟儿们自由自在的生活。过去,诗人曾自以心为形役,出仕做官都不顺心,而今世俗之念顿消,一身如飞鸟似的轻松畅快,任真自得。他在《归园田居》里写过: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确,鸟儿、鱼儿都有自己的窝,诗人也有自己归宿的地方——敝庐,而且为此而感到快乐。诗人在《读山海经》中说: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诗人与大自然中的鸟儿、鱼儿多么和谐一致。诗人借自然之景来写自己之情,这种景与情十分融洽。情景交融这一评语用在这里是十分贴切的。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的最后两句既照应了开头,又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此中即诗人为之神往的大自然之中,亦即心远地自偏结庐之地。真意指什么,诗人没有说出。欲辩一句使人欲知真意之所在而又戛然而止。此语出于《庄子》: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又: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人晚年颇受老庄哲学的影响,有消极避世的思想,如《饮酒》诗中曾慨叹:吾生梦幻间,日没烛当秉。但此诗中所说的之不可言说,乃是表现诗人任真自得的天性、意趣。他在《归园田居》中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又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厌恶官场生活的尔虞我诈,厌恶世俗久相欺的污浊社会,一旦归到大自然,就觉得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他要在无车马之喧,无名利之逐的大自然中寻求乐趣,坚守节操,这就是他的真意所在。

陶渊明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语言平淡质朴,感情真率自然,好象是胸中自然流出,不着半点斧凿痕迹,陶渊明诗的淳美之处就在于它有真意 张静,教师,现居青海大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e263d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