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顺应天时治病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顺应天时治病 摘要:我们生活的这个天地,为一大宇宙;我们人身,乃一小宇宙。人受天地之气以滋养,《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而中医哲学观有“天人合一”;中医理论特点之一就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与自然相统一,有着共同观念;中医治病讲求因时制宜,顺应天时。 关键词:顺应天时、四时 一、邪气随四时而变化 自然界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若六气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气候变化急骤,此时趁虚而入致病,则为六淫。《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四时有各时节偏盛之气,“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素问·生气通天论》)。 所以了解自然界气候变化,未病时顺应天时,趋利避害,调护得当,则邪不得以入;已病时已知外感邪气特点,知其发生发展,针对其特点用药,并防其进一步病变。 细分有初之气,大寒至春分;二之气,春分至小满……终之气,小雪至大寒。其气为病,在张元素的《医学启源·六气主治要法》有详细论述。 二、人体与四时的联系 1、 出生时期与体质形成 中医讲究治“人”,同一种病,治法因人而异,这种理论是以人的体质学说为基础形成的。比如都感受了风寒邪气,体质强壮、内热较甚之人,多发展成风热感冒,多用桑菊饮、银翘散等辛凉解表剂;体质较弱、里寒较甚之人,多发展成风寒感冒,多用麻黄汤、桂枝汤等辛温解表剂。而体质的形成除了和后天的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密不可分之外,还和出生时所处的时节密切相关。 《伤寒钤法》曰:“假如戊申生人,乙巳得病,巳属阴支,前进五辰、到酉,却将戊申二字顺数到巳,见丙辰,即上太阳,用月字号下第三证,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其把意识到不同时间出生的人病理倾向不同,究其归属,为体质也。 2、 四时与人体生理变化 天地阴阳升降不已,有寒暑往来,人秉天地阴阳而生,自成一小宇宙,与天地相应,内亦有阴阳升降出入,故人体气血津液与天地四时密切相关。 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及实时考察将一年分为五时,与五脏相配。心者属火,通于夏气;脾者属土,通于长夏之气;肺者属金,通于秋气;肾者属水,通于冬气;肝者属木,通于春气。人之五脏六腑顺应天时升降规律,《素问·水热穴论》:“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 ; “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 ; “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 ; “冬者,水始治,肾方闭”。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升夏浮,秋降冬藏,长夏为中轴,是为升降过度之时。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 : “春胃微弦曰平……夏胃微钩曰平……长夏胃微大而弱曰平……秋胃微毛曰平 ……冬胃微石曰平……”。从人体小宇宙来看,春天阳气始升,此时肝气最旺,肝本脉曰弦,现真脏脉,体内阳气亦呈升发之势,气血略浮于体表,故春脉微弦;夏天地面阳热渐满,通于心,心主血脉,此时气血浮盛于表,故夏脉微钩;升极则降,秋天阳气始降,通于肺,故秋脉微毛;冬天地面阳热渐消,通于肾,此时气血沉降于里,故冬脉微石。 三、顺应天时辨证论治 1、 药物的偏性 药材亦处于天地这个大宇宙之间,因其生长地域、环境、季节不同,故药材亦有不同的偏性,古人把这种偏性总结归纳为四气五味,故药物之药性有寒、热、温、凉之区别,药味有酸、苦、甘、辛、咸、淡之不同。而每一味药材受天地之气偏爱不同,亦有升降出入的偏性,如柴胡、升麻其偏升、偏出,牛膝偏降,五味子偏入。故用药亦应顺应天时,在春夏之际,不宜过用收敛之品以关门留寇;在秋冬之际,不宜过用外散之品,以耗散阳气。 2、 顺应天时论治 中医治“人”,体质是为首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受天地不同气候长养之人,形成体质不同,治法亦不同。《素问·异法方宜论》:“。。。”如北方人,肌肤腠理致密,故感受风寒邪气,需用麻黄、桂枝等发散之力较猛的药物,且药量相对较大;南方人,腠理疏松,宜用紫苏、防风等外散之力较平和的药物,且药量相对较小。 不同时节,治疗用药亦不同。春夏气血浮盛于表,腠理开泄,最宜发汗,使邪气从表而出;秋冬气血沉降于里,腠理致密,汗少而小便多,最宜利小便,使邪气从小便而出。春季肝气旺盛,最宜动肝火,治宜泄肝火,平肝气,其他季节推论同上。 四、顺应天时养生防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适当的从各方面来调节自己,符合四时生长收藏化之道,阴平阳秘,则邪气无门而入,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为四时养生总原则。对于阴平阳秘之人,只需顺应四时,在春夏,适当吃凉寒食物,过食则伤阳气,适当的运动,以免阳气郁而化火;在秋冬,适当吃温热食物,过食则伤阴液,适量运动以微汗适度,以免闭藏之阳气外泄。而有阴阳偏衰之人,阳虚者在春夏可适当多吃温补食物,顺应天时进补阳气;阴虚者在秋冬可适当多吃补阴液之品,顺应天时滋补阴液。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 罚,……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 若所爱在外,……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 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冬三月,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对于睡眠,春夏夜卧早起,以顺应阳气升发之性;秋季早卧早起,以养阳气;冬季早卧晚起,以闭藏阳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698e6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