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预测性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醵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两首诗友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上看,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是 ,王诗是 。 答: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歌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诗豁达(旷达或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秋霜”指代什么?这里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花白的头发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表现作用? 答:夸张 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愁绪的深重、强烈。 [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5—6题 山 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5、说说“湿”的妙处。 答:照应上句的“雨”字,又形象地表现了山色苍翠的浓润和诗人被美景浸染的愉快心情。 6、古人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你认为这幅“画”有何特色? 答:色彩,明亮鲜艳,对比强烈,充满生趣。 [四]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 插茱萸:古代风俗,每年重九(农历九月九日)佩带萸囊登高,以为可以避灾。 7、“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倍”有几层意思? 答:“倍”有两层意思,既说明过节时思亲之强烈,又暗写了平日思亲之经常。 8、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是写想象中的亲人在如何想念自己? 答:诗人通过“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以虚拟中的兄弟怀念之情,反衬出远在异乡的自己的思亲之意,这比直接写自己思亲更感人。 [五]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yuan。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弧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9、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有什么特色? 答:描写的是诗人闲居所在地蓝田辋川的秋景。诗中描写的景物恬静、清幽。 10、五柳原指谁?运用接舆、五柳两个典故有什么意图? 答:五柳原指陶渊明,其号为“五柳先生”。 作者以接舆、陶渊明自比,抒发了超然物外的志趣。 [六]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2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从诗歌中的哪两句来看,本诗写什么时期。 答:从“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等诗句来看,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12、作者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 答:由于诗人在战乱年代思念故乡,所以感觉上就觉得故乡的月亮比其他地方的月亮更明亮;这样应能更好地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4题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3、诗歌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景物的?景物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 答:诗歌运用了对仗和渲染的手法来描写春景的。诗中的第一联、第二联的上、下句对仗都非常工整; 用“黄”“翠”“白”“青”进行渲染,色彩鲜艳;“西岭”“万里”意境开阔高远。 14、诗歌具有怎样的格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歌描写了一种清新、欢快开朗的格调,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舒畅的心情。 [八]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这是诗人寄给妻子的一首诗,“巴山夜雨涨秋池”与“却话巴山夜雨时”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这两者又是怎样联系的? 答:“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是作者借景抒情;秋天的巴山,夜雨暴降,水池一下子都被灌满了。在这只有雨声、水声的寂静的夜晚,远游在外的作者,不由得想起了在家的妻子。 “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象与妻子聚首的情景:回到家后,作者迫不急待地向妻子倾诉了在巴山秋雨之夜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诗人借聚首时的欢乐,来反衬今夜的孤寂。 [九]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18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6、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空”字以乐景写哀情,以闹衬静,本来“春山一路”使人想像到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的佳境,着一“空”字,便充分显示出山路的荒寞。 17、题目中“即兴”即“即景抒怀”之意,联系全诗看,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以眼前“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等宜人之景,衬托诗人的凄凉心境,抒发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的国家命运的叹惋关切之情。 [十]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19题 从 军 行[七首之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 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这是王昌龄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18、“羌笛”这一意象在诗意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和想像,激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9、“无那金闺万里愁”是诗中画龙点睛之句它在抒情和写法上有什么妙处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诗人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侧面衬托了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感情,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不得归的结果。这一句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9bbbe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