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弘气象在盛唐——浅谈盛唐社会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摘要】 一个时代,总有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先秦的诸子诗经楚辞、两汉的赋、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唐朝时,诗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本文旨在讨论盛唐恢弘的社会风貌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诗歌 盛唐 社会对创作的影响 【正文】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代。政治上,三省三部制建立。经济上,出现了为工商业服务的柜坊飞钱邸店。文化上更是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思想文化传播。盛唐,更是这个时代的明珠,诗歌在这个时代大放光彩。 一、王孟:清淡闲逸 唐玄宗开元年间,经历了太宗“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治理,社会较稳定,经济较繁荣,《新唐书》中说“太宗方锐于治,其凶荒则有社仓赈给,不足则徙民就食诸州。至(贞观)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藩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此高祖、太宗致治大晚,及其成效如此。”“贞观之治”奠定了盛唐繁荣的物质基础,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下,诗人的生活闲逸,诗风也就清淡闲逸了。如试看这一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泛》 )用了一个典故。晋山 为襄阳太守,游玩醉倒山水园林中才回家。这“山翁”喻自己。能醉倒在园林中才回家,是乱世能达到的吗?还有这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山别》)作者走到河流的尽头,坐石头上看山中云起。如此衣食无忧以至于还能有这样的闲情。盛唐之盛,见于其“闲逸”。 而孟浩然作为一介布衣,和王维身份大不同,却也不介意。即使有求仕的想法,也不屑作不求手段的钻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临洞庭赠张丞相》)表达了他这样的心境,而他认为“耻圣明”就是“皇帝还不错,我对不起国家”,可看出盛唐的繁荣。而“端居”也是这社会当中的作者对安宁生活的概括。 二、李白:“诗仙”浪漫 如果没有李白和杜甫,盛唐和初唐的诗歌还没有区别。作为后世所称的“诗仙”,他在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上有许多独特的创造。唐朝的繁荣到了一定程度,经济发展了,人们反而不丢那么在意物质生活,更多地在意精神生活了。“熊咆龙吟殷岩泉, 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者听到的像是熊咆龙吟的瀑布之声,泉水从岩石跌落,水势浩大,又看到雨云和烟水,林木和峰峦也为之战栗,更不用说人了。这里充满了想象,把林木当作人,写出了水势浩大。面对壮美的山水和强势的社会,作者怎能不心情豪迈? 在这强盛的背后,也蕴含着危机。唐中期以后的节度使制度,给皇权带来威胁。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唐朝开始走向衰落,于是李白的诗中也有了“所守成匪亲,化为狼与豺”的句子,道出了政治上的危机。 由此可见“诗仙”的作品和他所处的开放繁荣的时代密不可分。 三、杜甫:忧国忧民 依照西方的文学风格划分,如果说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就是现实主义诗人。他年轻时,唐朝还比较强盛,因此有了登泰山时所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而安史之乱及这之后,他的诗歌就变得衰婉沉郁了。“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衰江头》)写他看到安禄山军队攻到长安后,城内萧瑟的景象,“明眸皓齿今何在”是对贵妃之死的感慨以及国破的忧愁。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就是说他的诗反映了唐由极盛转衰的历史,国家衰落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谓水泰山得见否,人今疾病虎纵横”写到渭水和泰山不能再见,自己疲劳痛苦,叛年却如虎纵横,不知能否回到长安回到盛世。因此,是国家由盛转衰的情况影响了杜甫的诗风,让他忧国忧民。 综上所述,盛唐社会的极盛引起了诗歌的极盛,由盛转衰的时候,诗风虽有变化,但也从反面促进了诗歌繁荣,白居易认为“文章会为时而著”,而我更认为,歌乃因时而作。 【参考文献】 施蛰存《唐诗百话·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欧阳修等《新唐书·食 一》诗词名句网 普通高中 《历史1-必修》《历史3-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c4967d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