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高适 燕歌行 教案

时间:2022-04-09 00:14: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燕歌行

【教学目的】1 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2 体会《燕歌行》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 3 了解什么是歌行体。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数】1课时 一、高适

高适(700~765),字达夫,渤海 (今河北景县)人。长期浪游梁宋一带。天宝八载(749),他因有人举荐,中“有道科 代选举科目之一。《後汉书〃桓荣传》“後舉孝廉、有道、方正、茂才,三公並辟,皆不應。,任封丘縣尉官名。 县令、县长下置尉,掌一县治安。历代因之。 于县尉外,兼置典史。 废尉,留典史,掌尉事,后因称典史为“縣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書記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安史乱起后,他从玄宗至蜀,諫議大夫官名。谏议大夫。《汉书〃王莽传下》“又置師友祭酒及侍中、諫議、六經祭酒各一人。自此官运亨通,做过淮南节度使官名。 初沿 北周 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总揽数州军事)和蜀、彭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汉武帝 时,分全国为十三部(),部置刺史。 成帝 改称州牧, 哀帝 时复称刺史。 于要州置都督兼领刺史,职权益重。 隋炀帝 唐玄宗 两度改州为郡,改称刺史为太守。后又改郡为州,称刺史,此后太守与刺史互名。 于州置知州,而无刺史职任,刺史之名仅为武臣升迁之阶。 废名, 仅用为知州之别称。。代宗即位后,他入朝为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侍郎古代官名。 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称侍郎。 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雍正 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轉左散騎常侍“常侍”官名。皇帝的侍从近臣。 有中常侍, 以来有散骑常侍, 内侍省有内常侍,均简称常侍,進封渤海縣侯爵名。 制,列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 三国 定制:凡国,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县侯,次乡侯,次亭侯,次关内侯。 亦有县侯。 南朝 开国县侯。至 始废。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但他仕途畅达的最后十年作诗并不多,大部分作品是安史之乱以前写的。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



1


人,于岑参并称“高岑”。擅长七言歌行,诗风悲壮。有《高常侍集》

高适是个非常自负、功名心极强的诗人,性情狂放不羁,好交结游侠。想通过立功边塞而封侯的理想和热情,促使他不畏艰险,两次北上蓟门,所谓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想像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那样在边塞立功封侯。尽管这种愿望当时落了空,但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和冷静观察,使他能在第一次北上归来后,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创作出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力作《燕歌行》

二、串讲诗歌 (一)七言歌行体

《燕歌行》是首七言歌行体。

歌行体,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以杂言为主,多口语化,通俗生动;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塑造形象。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箜篌引》



(二)分析诗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唐朝东北的契丹、奚多次发生战争。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男儿本该驰骋疆场,为国效命。天子才会给予特别的器重。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敲锣击鼓,行军出山海关。句中战旗飘荡在蜿蜒绵长的碣石山路上。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校尉告示紧急军情的羽书飞快的穿越了广袤的沙漠,单于的战火照亮了交战之地。

奉命出师。表彰了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山川一片萧条直到边疆的尽头,敌人的骑兵犹如交加的风雨,来势汹汹。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在前线出生入死,而营帐里头却依然歌舞升平。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深秋的大漠,枯萎的边塞草木,孤独的城堡,落日的余晖下,战斗的士兵寥寥无几。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身受皇恩却时常轻敌,身处边境险要处,尽力抵抗敌军,却不能解除敌人对孤城的围困。 战斗失利。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出征的战士久久戍守边塞何等艰辛,思妇在别离后是何等的悲伤?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长安城的思妇相思成灾,欲断肠,出征的战士在蓟北城楼回首长安城,望眼欲穿。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动荡不安的边境该怎么度日?边远地区除了苍茫又有什么?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两地相思。

杀气三时作阵云一联是描写边塞上随时都有战争。三时是春、夏、秋,见《左传》。春、



2


夏、秋是耕桑的季节,古人作战一定选择冬季,可以不妨碍生产,而且容易征召兵士。阵云是某一种状态的云,据说出现了这种云,就预兆着会发生战争,因为这种云是杀气蒸腾而成现在说春、夏,秋三时都有阵云,可知终年都有战事。巡逻时敲的铜器响了一夜,那声音听了让人心无比寒冷。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怀念李广。

元、天宝年间,唐朝对突厥、回纥、吐蕃,连年有战争。对于这些战争,当时的诗人,一般是不反对的,因为是卫国战争。对于参加这些战争的将士,又常常歌颂他们为民族英雄,认为他们是为国死节,不是为了贪功受赏。死节从来岂顾勋一句就表现了这个观点。但对于战争本身,他们是反对的,或说憎厌的,因为沙场征战苦驱使无数人民去暴骨无全躯因此,归根结底,最好还是有一位象李牧那样的将军,驻守边塞,以守备为本,既不让敌人侵入,又不至于发生战争。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作者对当时边塞用兵而将非其人的情形是有看法的,亦不讳言征战的艰苦,但不失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这首诗有对战事的概括叙述(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有对生活(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战斗场面的具体描写(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还有景的映衬(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抒情的渲染(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议论的点化(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笔法多样,灵活结合。

此诗虽多用偶对,却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纵横顿宕,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取胜。

此诗是七言歌行,四句一转韵,而且押韵大体平仄相同。诗的音韵节奏变化,与感情的跌宕起伏相一致,极具开合动荡的气势,颇有艺术魅力。

三、课外拓展

施蛰存《唐诗百话:高适 燕歌行》“从来评选唐诗的人,似乎都把这首诗评价得过高了。其实,主题思想的不一贯,句法结构的支离散漫,仍然都是缺点,在高适的创作过程中,这首诗还是他的早期作品,不能作为他的代表作。高、岑虽然齐名,论七言古体的边塞诗,毕竟高不如岑。

二者有何区别?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ca2e4733687e21af45a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