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红包也是有理由的,比如:调座位。小学里的排座位很有学问。如果老师“一刀切”,就按成绩排座位,家长也没办法说什么。但是,这种方法,学校是不赞成的,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时候。所以,大多时候,老师排座位是根据学生的个头、学习、视力、性别等情况,通盘考虑的。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坐在前排,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学生坐在一起。可教室里的座位是死的,因此,为了让孩子有个好座位,家长也是要费一番心事的。 再加上,小学生受老师的影响更大,所以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和小学老师处好关系,孩子越小家长越希望得到好的照顾,愿意用送礼的方式来拉拢老师。另外,教师的各项活动,都和经济利益挂起钩来,连正常的教学也有“课时补贴”。常常课堂教一半,“家教”讲一半,“逼迫”家长乖乖就范,“自愿”交纳不薄的“补课费”。至于晚上“赶场子”,夜里“搓麻将”,节假日“收礼品”,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有的小学老师品行不佳,每逢老师节、中秋节、元旦等节日甚至会做出暗示向学生索要礼品。 下面看一组足以使这些“教师”们无地自容的事实。在丹麦,圣诞节或教师过生日,可接受学生5元以下小礼品,但严禁向学生索要或任何形式的暗示行为,同时规定教师要在适当时机以等额礼品回赠学生;在韩国,教师节时可酌情收受学生赠送的手绢、袜子等小礼物,但事后须向校长报告,并回赠学生文具或书本等;在博茨瓦纳,教师因调离工作和学生分别时,才可接受学生赠送的咖啡蛋糕等小食品,但须和学生一起分享„„这些富有人情味的举动并不特别,却能让师生之间的美好关系得以升华,问题就在于为什么我们的校长和老师们就想不到呢? 面对这种礼“上”往来的社会流行文化,想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知道了这种“教育潜规则”,可却很少见到对“送礼节”的认真规范和严肃查处。一方面是社会送礼行为的变本加厉,一方面是教育行政监管的视而不见。这种日益恶化的教育腐败与行政部门的作为缺失,应该很有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c721741a32d7375a41780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