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养生与运动养生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体育养生与运动养生 养生概念的界定和科学分类是继承和弘扬传统养生文化、构建养生学科首先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养生文化传播与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多年来,我国许多体育工作者和中医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继承与研究,取得了一些的成果。但是养生定义和分类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概念和词汇上混淆、随意和共用的现象较普遍,从而造成了体育与养生在理论上、实践中的误区与混乱。有的体育工作者把传统养生轻率地统称为体育养生;有的把传统养生中的身体运动部分定义为体育养生。而在中医学和传统养生领域却将形体运动部分一直称作“运动养生”。体育书刊上也曾出现体育养生、养生体育、体育运动养生、传统体育养生、传统运动养生、运动养生等概念,给我们原本就不成熟的养生体系构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带来许多困惑。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澄清目前理论界的一些混淆和纷争,才能促进养生学科的继承与发展,才能保证实践探索和学术交流的顺利进行。 一个科学的概念,必然有确定的含义和所指对象的范围,也只有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运用概念进行正确的思维。而概念与词语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恰当地运用词语来反映概念是人们准确表达思想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需选择简洁明确的词语来反映概念。为正确理解和使用有关体育、运动与养生的词汇,就有必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新的界定和划分。 养生的概念及其分类 养生,通常以词源释义,即保养、养护、养育生命之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摄养、养育、养护、赡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的实质,是指采用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保证人的生命体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中保持平衡和适应,从而达到保养身心、健康长寿的目的。古人把所有的保健延年活动统称为“养生”。 养生学是研究养生活动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理的基础上,阐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的理论和方法的学说。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养生的定义是: “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手段,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方法。”养生的内涵,几乎关系到大文化的所有领域,囊括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凡是对人健康长寿起良好作用的措施均可纳入养生学范畴,可涵盖生命的全过程。养生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内涵深刻,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教化水平,充满勃勃生机和浓郁的东方文明特点。 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分类是以对象的本质属性和显著特征作为划分根据的划分。传统养生学由于内容的博大精深,很难用一个标准进行划分。从养生学的学科组成来分,有中医养生学、道家养生学、佛家养生学、武术养生学、儒家养生学、民俗养生学等;从采取养生的方法又可分为:情志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四时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饮茶养生、饮酒养生、气功养生、房室养生、药膳养生等;从养生的人群对象来分,有婴幼儿养生、儿童养生、青少年养生、成年养生、老年养生、妇女养生等。 体育与养生的区别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体育”的定义是:“体育是为增强体质和获得增强体质的技能而进行的训练”;目前国内对体育的“以身体活动为媒介” 的本质属性和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功能已达到共识。虽然体育与养生的目标共同之处是促进身心发展,但其侧重点不同,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媒介来达到健康的目标,即身体运动是体育的本质特征,侧重点在于养形,即表现为追求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的改善、外在的形体健美等;主要理论依据是运动超量恢复原理,即通过运动,来提高心率,脉博、血压、血流量、代谢率等指标,使机体产生疲劳,并经休息而达到“超量”恢复,从而实现增强体质的功能。 而养生则侧重于养神,讲究修身养性、道德为先、动静结合、以静为主,强调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其形式有情志调节、四时调摄、导引吐纳、饮食养护、环境选择、起居有常、药饵服食、节欲等。在形体运动方面,养生虽也有导引吐纳,但其科学原理和本质特征与体育是不同的。养生的身体运动重视加强人体内部运动,即精、气、神的锻炼。它不追求短期内身体的激烈运动和外在的变化,而是通过姿势、呼吸、意念的整体锻炼,逐步地调整生理、心理功能,加强对机体的健康效应。如身体导引,是一种柔和、缓慢、均匀的运动,它的原理并不是运动超量恢复,而是通过调气、调神、调形,达到机体筋络通畅,修复人体内在功能,从而复元,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从以上两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分析,体育与养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起来,并不存在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动静结合且有度协调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促进与和谐发展,构成了现代健康活动的基本特色。增进健康若只侧重于运动,而偏废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包括心理状态的调整等),则势必会造成整体健康的不协调,也会形成传统养生思想的丢失。运动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也仅是保持人体健康的一个方面,运动和养生相辅相成,对于构建现代健康的理论基础有非常重要意义。 对“传统体育养生”概念的质疑 养生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门户繁多,各具特色的理论学派。有静神养生、动形养生、调气养生、固精养生、食养养生、药饵养生等学派。但一直没有体育养生一说,因为体育一词的产生是二十世纪的事情,是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而逐渐形成的,经历了“体操”、“体操与体育”、“体育”三个阶段,直到1922年,“体育”这一名词术语才被正式确立,并沿用至今。 有许多学者对“传统体育养生”这一概念作出了定义。如陈青山先生的“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和动作,进行自我调理,使体内真气充沛,阴阳平衡的一门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的科学。”王光先生的“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是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并兼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方法飞一门科学。”邱丕相先生的“传统体育养生学是通过人体自身的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控制,使身心融为一体,达到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对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从“传统体育养生”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其属概念应是“养生”,种概念是传统体育养生,即是将养生内涵中身体运动部分划分出来并进行定义。体育与养生的内涵交叉部分为缓慢的身体练习,它符合体育的概念内涵,又符合养生的原则,属养生范畴。但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养,供养也,从食,羊声。”“养”是首先是不“用”。养生从本义来说是尽量减少人体的消耗,这同现代体育通过提高新陈代谢率来增进健康的本质又是不同的。那如何进行科学的定义呢?根据逻辑学对概念的划分必须遵循:“划分标准必须对称,即划分后诸子项外延的总和,必须正好等于母项的外延”;“一次划分只能根据一个标准”;“划分后的诸子项必须互相排斥”;“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体育与养生两个概念之间有部分相重合,因此它们的交叉部分可称之为交叉概念,不能并列使用。 “体育和养生”这一并列的词语首先被排除在外;其次体育与养生两概念也不是从属关系,不能把体育称为养生的种概念。 从上面我们对体育与养生的区别来看,体育的原理和本质属性与养生有较大的区别,将两者组合在一起,容易产生歧义。养生学发展历程中一直是使用“运动养生”一词来表述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c8ee2174431b90d6c85c7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