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性爱者、同性性行为者和相关女性群体人口数值估测 1某些重要概念 1.1同性爱者及双性爱者 不同学界对同性爱者及双性爱者的定义,长期存在重大争议。精神病学及临床心理学强调,同性爱者是在可与异性接触的正常环境中,在思想、情感乃至行为方面对同性持续表现出性爱倾向的人,即便他们能与异性发生所谓正常性行为,也难以与异性较好建立和维系性伴侣关系;双性爱者的不同只在于他们对同性和异性都能持续表现出性爱倾向\[7\]。总体上看,这是从心理角度定义,它主要用于相关的医界,包括常用于msm/aids科研。 现实的丰富复杂性历来难以用简单定义囊括。一些实例凸显出精神病学界定义的明显局限性。国际间许多权威学者质疑医界定义。同性爱一词1880年代首先进入医界(司法精神病学界),但现代性学奠基人金赛指出,把同性爱者认定为特殊的、可以区分的人毫无意义\[8\],金赛并采用绝对同性性行为者等描述方法\[9\]。当代性社会学家指出,从人的欲望、行为和自我认定三种尺度定义同性爱者并调查其人口数值,所得结果差异甚大。双性爱者更难认定,因此社会学家在大样本性调查中,常把自认性向为同性爱和双性爱的人归入同一类性向少数人群,给出的同性爱者人口数值也包含双性爱者,或根本不提及双性爱者。美国社会学界的权威调查发现,男性中自青春期开始至少有过一次同性性行为者高达9%,其中40%男性的这一行为发生在18岁前,18岁后有过同性性行为者为5%,自认男同(及双性爱)者仅2.8%;女性中这三个数值对应的数据分别是略过4%、4%和1.4%。这项调查并发现,美国前12位最大城市市区,自认为男同性爱(及双性爱)的人占成年男性人口的略过9%(在那些城市郊区,它降至略过3%),第13100位大中城市,这个数值是略过4%(在那些城市郊区,它降至略过1%),在其它城市及乡村,对应的数值是1%以上。调查发现男同倾向于从自己出生的小城市和乡村迁徙到大城市。与男同不一样,女同的这种迁徙倾向不那么显著\[10\]。不赞同医界定义的性学家黑伯乐进一步指出,人类中有同性性接触的人所占百分率,在过去、现代和将来的数值都极小,是一个恒量\[8\]。 中国进行过大样本性社会学调查的刘达临和潘绥铭在调查报告中都不刻意区分同性爱者和双性爱者,只报告同性爱者数据,并把性欲冲动在一段时间内也指向异性但总体上更偏好同性的人归入同性爱者中\[8\]。 本文所指的同性爱者通常包括双性爱者,专指其中的男性或女性时简称男同或女同。 12男男性行为者 这个命名的使用与aids流行有关,它备受关注起因于aids首先在美国男同中发现\[8\]。作为行为学定义,它同步衍生出同性性行为者、女女性行为者这类定义。国际间一些学者认为作为术语,同性性行为者这一命名比同性爱者更有助于了解人类性状况的真相。同性性行为者可作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男男间只要有过一次达到性张力释放的行为即均列入msm,无论其技巧如何,或它发生于幼儿间\[9\]。社会学调查常涉及这一数据,此时所获数值通常达10%左右或更高。医界所指则不同,它是从狭义认识同性性行为者,定义通常限于和性传播感染明确相关的同性爱者及双性爱者、跨性别者等,所得数值明显低于社会学调查。已注意到某些原因可以使同性爱者没有同性性行为,以及大量青少年因好奇心及偶然发生无医学意义的同性性行为(如男男间的偶然手交)。对这类同性性行为者的数值,本项估测不列入讨论。 这一词汇主要由医界采用,通常泛指已有同性性行为的女同及有变性倾向但尚未手术变性的女性\[11\]。金赛将女女性行为定义为对其他女性所产生的性反应,以及女性对其他女性所进行的明显接触,并认为同性性接触固然有爱的情感和心理在其中,但更根本的标志是同性双方发生具体实际的性行为\[1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8479d6ed630b1c58eeb5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