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告诫人们: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说:人格教育端赖于6岁之前培养。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个性,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德出良才,品德决定一个人成才的方向。学前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个性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采取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对孩子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极为必要。而在幼儿园阶段,阅读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育方法。幼儿通过阅读不仅能锤炼语言能力,更能从中吸取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实践中将阅读经验转化为个性品质。 一、创设理想的阅读环境 我园根据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段,阅读容易受干扰,兴趣难以持久的特点,挖掘环境的教育功能,创设了一个温馨舒适,处处能阅读,时时皆教育的阅读环境。 1.阅读墙上巧互动。 根据我园墙面比较多的特点,我们将阅读按各个主题延伸到墙面上。如:由“丑小鸭”“小红帽”“白雪公主”“龟兔赛跑”“狐假虎威”组成的故事墙就有着鲜明的阅读特色。对应的墙壁上有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对某个故事的真实印象:“画一画”画出小朋友心目中的故事,“说一说”在了解原著的基础上自己说故事,“演一演”是用小朋友最喜欢的表演形式将故事演出来。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表达,不同的表达体现孩子们对阅读的痴迷。 2.阅读区内蕴教育。 “我爱阅读”区:是融合原著、原创、表演为一体的阅读区域。将平时积累的故事素材,通过老师的点拨进行创编,让所有的同伴共享,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快乐书城”吧:是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将阅读和游戏相结合的娱乐性阅读区域,如大班开设带有创作性的自主书城,中班开设自助式的开放书吧,小班开设悬挂式的半开放书屋,既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游戏之中进行阅读,真正做到“阅读无处不在”。 “好书推荐”角:由教师和家长共同推荐图书供幼儿进行阅读。在幼儿道德发展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和家长都明确了幼儿阅读书目类型:故事类、童谣类、成语语言类等,这些阅读书目的共同特点就是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幼儿道德成长所需要的养分:诚信、合作、团结、专注、感恩……幼儿在阅读这些图书的同时,也得到了道德品质的熏陶。“好书推荐”角另一重要功能是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长期的坚持养成了幼儿在家里也能进行阅读的习惯。 二、提供优秀的阅读篇目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供给幼儿阅读的图画书应达到以下要求: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我们立足于幼儿道德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幼儿读物的筛选确立了适合幼儿道德发展的早期阅读内容体系,为幼儿提供优秀的阅读书籍,实现以阅读促进幼儿道德成长。 1.明确幼儿读物的分类 根据早期阅读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将3―6岁幼儿常接触的的文本读物分为六大类:①启蒙读物,即向儿童传授最基本、最简单、最实用的一般知识的读物。如:《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童谣》等。②思想品德教育读物,即帮助儿童实现社会化过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图书。如《伊索寓言》《好品德故事》等。③科普读物,指传授、普及科学知识的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等。④传播人类历史知识的读物。如:《上下五千年》。⑤现在比较流行的儿童图书和卡通读物。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⑥文学读物(儿童文学读物),如《格林童话》等。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家长对“阅读”的印象停留在文本阅读方面,而忽视了视听读物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2.探索各年龄段阅读书目 围绕 “以文本读物为主,视听读物为辅”的早期阅读侧重点,结合家园共同阅读的方式,我们重新确定了适合本园幼儿实际的幼儿读物分类体系。主要将幼儿读物分为两大类,即课内读物和课外读物。课内读物多以教材上能渗透道德教育的、故事、童话、寓言为主;课外读物则以启蒙读物、品德教育读物和文学读物为主,科普读物、历史读物为辅。 三、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 “在适合幼儿的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某些幼儿阅读的特别需要,这样可以提供恰当的帮助。”(莫拉,1986);不同的孩子对阅读的需要同样存在着差异,我们开展了多样的阅读活动,满足幼儿不同需要,使幼儿习惯阅读。 1.根据阅读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 (1)根据阅读时间的不同,分为来园读、课间读、游戏读、集体读、亲子读。 (2)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分为大小图书交替阅读,听录音讲故事,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等。 (3)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分为正规性集体阅读活动、辅助性活动。辅助性活动又有图书漂流、童话剧、阅读游戏等。 2.根据阅读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1)引读法:成人引导幼儿进行画面阅读的一种方法。幼儿故事多以图画为主,画面与画面之间相互关联,便于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96b84c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