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案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科书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李叔叔在旅行途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教师:李叔叔记录了他第一天骑的路程,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请大家帮他算一算,他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可能会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40+56=96(km) 56+40=96(km) (3)教师:他们算得都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明确:上午骑的路程加下午骑的路程或下午骑的路程加上午骑的路程,就能计算出李叔叔一天一共骑的路程。 (4)提问: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分别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填出下面的等式并板书: 40 + 56 = 56 + 40 2、归纳定律。 (1)你还能举出这类等式吗? 学生会依次举出很多这样的等式,教师选择其中一些写在黑板上。 (2)从这些等式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 组织学生先观察等式,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互相讨论,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加法交换律。(板书并出示课题) 3、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式。 (1)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可选择其中一些板书在黑板上。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 + a + b = b + a (2)教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对,他们都可以表示加法交换律。你们认为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 引导学生认同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比较科学、简便,教师将用字母表示的方式画上着重号。 a + b = b + a 4、练习: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e20e50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