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农业开发思路与办法范文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市农业开发思路与办法 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项措施, 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对于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都市农业进程,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业综合开发在我市实施以来, 坚持土地综合治理,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始终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宗旨, 取得了明显成效, 积累了很多经验,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实施办法, 在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十一五”期间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引下,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为更好配合我市“三农”建设, 20XX年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加之20XX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 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起步之年, 如何开展好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对于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 加快实现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0XX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届()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以*为统领, 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 立足农业综合开发基本任务, 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为己任, 大力实施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现代农业,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贡献力量。 根据这一思路, 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业主开发农业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独特作用。我市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主体工作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规模开发,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治理项目一直作为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工作来开展, 20XX年是我办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的第二年, 也是我办“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20XX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一是建设完成好20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迎接做好上级检查验收, 项目计划总投资1360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00万元;自筹资金160万元。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面积1万亩, 项目实施地点涉及乐安河流域的镇、镇、镇等乡镇。项目建成后, 可新增灌溉面积0.5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0.6万亩, 新增除涝面积0.4万亩, 改善除涝面积0.5万亩, 改良土壤0.2万亩, 每年可提供2.9万个就业工日。新增粮食150万公斤, 新增蔬菜100万公斤, 新增油料16.25万公斤, 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660.7万元, 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278元。二是实施好20XX年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项目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较去年增长10%), 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00万元;自筹资金100万元。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面积1.16万亩, 项目实施地点涉及乐安河流域的镇、镇、镇等乡镇。项目建成后, 可新增灌溉面积0.5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0.6万亩, 新增除涝面积0.4万亩, 改善除涝面积0.5万亩, 改良土壤0.2万亩, 每年可提供2.8万个就业工日。新增粮食152万公斤, 新增蔬菜101万公斤, 新增油料16.5万公斤, 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660万元, 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280元, 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坚持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主要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 对龙头企业、产业化的重点项目要连续扶持, 集中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 重点抓好以农副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以及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 重视抓好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制, 把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对那些资源比较优势强、产品市前景好、带动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坚持扶大、扶强, 培育行业“排头兵”, 使这些龙头企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XX年计划申报的产业化经营项目是省级龙头企业乐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1000亩优质高效蔬菜种植基地与培训中心项目, 作为 一般产业化龙头企业补助项目。乐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地处市双田镇横路华紫峰脚下, 是一个厂区占地面积14000m2, 各种软硬设施配套健全, 经营范围涉及中药材、蔬菜种植销售, 家禽家畜养殖销售, 农副产品收购等业务的全省优秀农业龙头企业。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24万元, 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0万元, 地方财政补助资金32万元, 企业自筹资金112万元。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是新建1000亩优质高效蔬菜种植基地, 充分利用项目资金新建200亩大棚设施发展防灾反季节高效模式, 示范引导广大农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同时新建500m2培训中心, 年培训农民1000人次等。项目建成后, 项目建成达产后, 每年可提供优质商品菜6000吨, 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 直接带动农户560户, 促进农民年增收8000元/户, 加快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三)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给予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支持, 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 大力进行农业招商, 吸引能人返乡投资兴业, 是现代农业做大做强的可靠路径。同时, 进一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业主、龙头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连结机制, 通过多种形式, 结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市场”的运作机制, 实现多赢, 使现代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20XX年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 计划申报的有:一是市百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175亩蔬菜设施栽培项目。市百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系专门从事蔬菜生产销售的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立足蔬菜种植、蔬菜销售、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搞好统一服务, 自2009年年底35户发展到现在58户, 由当初3个自然村发展到5个自然村, 现主导产品为荷兰P99樱桃西红柿及埃米丽西红柿, 日本小黄瓜, 并引进了蔬菜加工企业维兰蔬菜食品有限公司, 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 严格规范操作, 完全按照国家绿色食品的要求规范种植、流程, 建立产品标识, 蔬菜销售渠道畅通。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7万元, 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0万元, 地方财政补贴资金12万元, 自筹资金45万元。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是扩建日光温室大棚15亩, 改善灌溉条件, 安装滴灌110亩大棚等。项目建成投产后, 预将发展到社员92名, 日光温室大棚72个, 72亩;钢架大棚206个, 103亩;种植面积175亩;年蔬菜产量约866吨, 年产值约225万元。 二是市蔗糖专业合作社的年产5万吨茅蔗糖生产加工项目。市蔗糖专业合作社以生产加工销售蔗糖为主, 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厂房, 厂房位于市名口镇名口村至流芳公路旁, 交通便利。引进了一套日处理20吨蔗糖加工设备, 办公室添置电脑设备, 实行一体化办公。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4万元, 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0万元, 地方财 政补贴资金12万元, 自筹资金42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新建一条生产线加工鲜蔗汁, 兴建厂房、办公楼、仓库, 购置机械设备等。项目建成一年后, 可带动周边6村5000户蔗农增收。预计在三年后, 发展延伸周边地区, 带动名口、十里岗、鸬鹚、众埠等地农户, 人口20多万, 每亩蔗地增收达3000元左右。 三是省市思红蜂业专业合作社的年产1100吨蜂蜜加工生产线新建项目。省市思红蜂业专业合作社是由从事养蜂37年的“亚洲十大优秀养蜂人”李思红牵头创办的专业合作组织, 于2007年建成运营, 其前身为赣东北地区思红联合养蜂场,是一个以养蜂和销售蜂产品为主的省级示范合作社。截止20XX年6月, 合作社已联合蜂农168户, 拥有蜂群1.8万群, 其中拥有600箱蜂群以上的1户, 400箱以上2户, 200箱以上42户, 100箱以上60户, 养蜂行业爱好者6人。从业人员1200余人, 吸纳青年农民350余人加盟就业, 户均养蜂100箱, 辐射带动农户6.8万户。本项目计划总投资350万元, 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0万元, 地方财政补贴资金12万元, 自筹资金243万元, 其他资金来源65万元。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1000平米的原生态成熟蜜加工厂房、600平米的冷藏储藏设施、十万级净化车间及原生态成熟蜜全自动机械化流水线、原生态成熟蜜研发机构和800平米的办公大楼。项目建成后, 通过对现有蜂农进一步进行技术培训和标准 化生产, 签订生产加工订单, 促进合作社成员人均增收2万元。合作社将年产天然成熟蜜1450吨, 蜂蜡60吨, 蜂王浆28吨, 蜂花粉62吨, 蜂胶4吨, 实现年产值2600万元, 实现年利润430万元。可直接增加300个就业岗位, 同时, 带动运输、营销、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通过科技措施的实施,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促进乡风文明。 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培养新型农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20XX年我们将继续通过科技培训、科技示范、专家答疑和发放资料等多种方式培训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促进乡风文明。 二、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农民筹资筹劳、干土方难。 农村费税改革后, 农民筹资投劳必须采取“一事一议”办法解决, 我省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也要求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并有超过2/3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 确定筹资投劳的数额。在目前农民种地已不缴皇粮, 且生产性投入还有补贴的情况下, 农发筹资投劳确实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许多村庄和农户, 哪怕是同一村庄, 农户受益程度依然差别很大, 实施起来意见难以统 一, 如果硬性统一, 势必造成事实上新的不公。有的村民就讲, 他地里的水不往那条沟里排, 或他平常不从那条路上走, 他为什么要拿钱、修路?众口难调。此外, 农村“空心化”现象也给项目筹资投劳带来一定难度, 由于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打工, 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 土方施工时甚至连路边沟的开挖都需要动用机械, 增加了资金用量, 形成了筹资无钱、投劳无工的局面。这些, 都给项目区工程和新农村的规划、设计、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二)土地的占用和调整存在困难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对于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越来越少, 确实是占了谁家的地谁都心疼、谁都不乐意。而要开展好项目建设, 就势必要解决好排涝、灌溉和出行问题, 解决大中小沟的疏浚和机耕路的修建问题, 必然要牵涉耕地的占用和调整, 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还需乡村干部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处理好项目建设中农民的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建设大局和个人得失的关系, 避免出现桥已修好, 路却不通, 有桥无路之类的荒唐事。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虽然我市利用农业开发项目资金扶持的龙头企业有的发挥了较好的带动作用, 但从整体上看, 我市农发项目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 缺少一批规模大、品牌响、辐射带动力强、外向度高的龙头企业, 不少地方种养业的特色优势和规模优势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和支撑。从农发项目开始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总量少、实力弱、组织形式松散、带动能力不强。 (四)农业科技贡献率低 穷人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曾经说过:如果能够给农民现代的科技、现代的生产手段, 即便落后地区的农民, 也可以点石成金, 把农业变成现代的产业。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需要造就一大批具有文化知识和科技头脑的新型农民, 我市原就科技文化落后, 而众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外出打工, 都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构成了挑战。由于我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极不完善,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远远达不到国家的一般要求, 如何使好用好科技推广资金、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贡献率, 又成为我们在项目建设中的难题。 三、20XX年的主要工作措施是:“围绕一条主线、抓好两类项目、突出三大重点、增强四个意识、创新五大机制、落实六大举措”, 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一)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大和十()届()中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 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主线, 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贡献农业综合开发应有的力量。 (二)抓好两类项目。就是要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职能作用, 围绕市委、市政府农业产业发展战略, 切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两大类项目的实施。 (三)突出三大重点。一是改造农业基础设施。以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为手段,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生态综合治理,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高标准农田,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战略, 重点抓好大米加工、蔬菜、畜牧养殖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三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发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推进农业综合综合开发项目区土地的有序流转, 促进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 (四)增强四个意识。即增强“改革意识、全局意识、竞争意识、作为意识”。 (五)创新五大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完善财政资金的引导机制。二是探索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三是试行“先建后补”的民办公助机制。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平台, 以规划为龙头,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先建设, 后给予适当补助, 以筹集更多资金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四是创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发展产业化经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五是落实管护主体, 健全权责明确的工程管护机制。 (六)落实六大举措。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国家、省和景市对20XX-20XX年度项目综合检查验收的各项工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地农业综合开发制度, 形成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制度体系, 使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有章可循, 促使全市农业综合继续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迈进。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四是加强队伍建设。五是加强政务工作。六是加强舆论宣传。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 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加强管理, 充分发挥土地治理项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e738030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