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看中日同形词——以“水”和「水」为例

时间:2022-12-07 10:56: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看中日同形词——以“水”和「水」为例

作者:刘晓璐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11



刘晓璐

中日同形汉字词汇是日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中日同形词,旨在从认知层面剖析其异同产生的原因,以便日语学习者正确使用中日同形汉字词汇。

中日同形汉字词汇,一般指在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表记完全相同和基本相同的词汇。目前,中日同形词相关研究多从词义或使用义的角度进行对比。本文从认知学视角出发,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及词义扩展的认知机制,对中日同形词例进行具体分析,旨在揭示中日同形词之间的异同所产生的原因。

一、认知语义研究

认知语言学将人们的认知过程与意义概念联系起来,通过范畴化、心理意象、认知模式揭示了人与语言的内在联系与客观规律(李远喜2004)。

词汇是范畴在语言中的体现,多义范畴就是一个以原型意义为中心,通过某种认知机制不断向外扩展的结构(毛海燕2007)。张肖(2008),“隐喻和转喻与多义词的产生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已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人们的概念系统,决定着人们语言的运用。”籾山(2002)提出通过比喻对词义进行拓展的认知手段,并根据词素或词语基本意义与词义扩张后产生的新意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将比喻分为三种:隐喻(メタファー)、提喻(シネクドキー)、换喻(メトニミー)。

二、中日同形词例分析

曹珺红(2005)将中日同形汉字词汇按照意义及用法方面的异同分为十类,本文就其典型词例“水”和「水」,运用相关认知理论展开具体分析。

(一)“水”和「水」的词义及用例

(中)“水”:①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茅盾《色盲》:“路上刚洒过水,车轮在地面上印出两道线。”)②特指河流。(水事/水禁/水会/渭水/湘水)③泛指一切水域,对陆地而言。(水路/张恨水《啼笑因缘》:“那里四围是水,中间有花有亭子。”)④汁、液的通称。(药水/泪水/汽水/墨水/水笔/徐迟《在高炉上》:“高炉出第一炉铁水一般地是不容易的。”)⑤大水,水灾。(水旱/水备)⑥指水平;水准。(《人民文学1985.11:“哼,他那也叫处长,一点水儿没有。”)⑦旧指妇女蒙受痛苦凌辱的生活境遇。(《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大老爷不要以富贵打动于我,小女子情愿落水为妓,也不愿随那张客人前去。”)引申为不正当的活动领域。(姚雪垠《李自成》:“他又想时机未至,像牛启东这样有些田产又有身份的人物定不肯轻易下水。”)⑧指物的等级。(头水货/二水货)⑨量词。指与水有关的次数。(这床被单已洗过几水,颜色还像新的一样。)⑩旧指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汇费及额外的收入之称;民族名,“水族”;姓。(《现代汉语大词典》)(见图1








(日)「水」:⑴酸素と水素との化合物。(水を飲む/岩の間から水が湧く)⑵

池·湖·川·遣水など。(水に落ちる)⑶(湯に対して)冷水。(水で冷やす/この洗面台は水しか出ない。)⑷液状のもの。(腫物の水を取る/ひざに水がたまる/鼻水/水疱瘡)⑸洪水。(水が出る/水の被害)⑹〔建〕水平のこと。また、水平を表す線。⑺相撲で、力水のこと。(水をつける/水が入る)(『広辞苑』)(见图2

(二)“水”和「水」的认知模式

由图1(“水”)、图2(「水」)可知,两者除了都表示自然界的水、水域、水灾以及汁、液状体之外,还运用“隐喻”的认知模式,从物理概念“水域”中引申出“水平、水准”的含义,也就是用“水平面的高度”指代“某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与日语不同的是,汉语的“水”还进一步引申出抽象含义“物的等级(将某个所达到的高度视为一定的级别)”。此外,两者都有表示“某个(抽象)领域”的概念,也是从“水域”这个具体概念映射而来的,在汉语中一般表示“不正当的活动领域”,或者是“处于尴尬境地或不利境况”;而日语中却没有褒贬色彩,如「プロの水に馴れる」,指适应专业的“新环境”。

再者,汉语中“水”的义项⑨还运用了“换喻”的认知模式。由于衣物被“水”洗过之后布料的色泽会变淡,这与“水洗的次数”二者在概念上具有关联性(用水洗的次数越多色泽越淡),因此用“水”来表示“与水有关的次数”。

日语中「水」的义项⑶运用“提喻”的认知模式,从基本层次范畴“水”到低级层次范畴“冷水”进行了映射;而汉语中的“水”则需要通过“热水”、“开水”、“凉水”、“冷水”、“生水”来限定“水”的具体含义。义项⑺同样运用了“提喻”的认知模式,用基本层次范畴的“水”来表示低级层次范畴的“(相扑)力士漱口水”。

在相扑比赛中,因难分胜负而延长比赛时间,暂停比赛让相扑力士饮水、漱口,叫做「水が入る」,这里的「水」就是「力水」。由于人们对于该现象的普遍认同,且“饮水、漱口”和“比赛暂停”在时间上的关联性以及人们基于经验对二者进行联想的密切性,就用「水が入る」来表示“比赛暂停”,这又是“换喻”认知模式的体现。

由此可见,人类基本的认知模式是相同的,但由于民族文化差异,中日同形词的词义在对抽象概念进一步引申的过程中却有所不同。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一词多义现象作为认知语义学的核心议题,将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和概念隐喻、转喻理论,以及意象图式理论等结合在一起,为词汇语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运用以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就中日同形词进行对比分析,阐明语义发展的认知模式,以及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同形词,使其


日语表达更贴切、自然。然而,本文仅对个别中日同形词例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词汇的高度对中日同形词进行整体的比较将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f58e9f6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