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的位置及组成,并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以及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以及不同阶段的经济合作模式。 【教学重点、难点】 1.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 2.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 3.针对地狭人稠的现状,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双赢。 【教学过程】 【出示目标】(熟悉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学生齐读目标。 【情境导入】(春晚视频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进入到本节学习) 2018年央视春晚上珠海分会场惊艳亮相,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等“三无”科技产品在港珠澳跨海大桥上,给全国人民奉献了精彩的表演,令人记忆犹新。港珠澳跨海大桥是我国的一项世纪工程,这一工程在哪里?创建这一世纪工程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了解一二。 【自主学习 快乐收获】(学生独立完成,标记重、难点)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58~64页,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的自主探究部分; 2.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发现并记录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细读教材,勾画出重点、疑点内容。(分不同颜色进行勾画,并注意标注) 【自学检测】(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1.多媒体出示自主探究答案,学生更正并提出疑难问题; 2.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认识港澳地区在我国的位置;展示大比例尺的港澳地区局部地图,认识港澳地区的精确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图文结合,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结合课本港澳地区面积、人口情况、计算出人口密度。出示世界和中国平均人口密度数据,分析比较,得出港澳人口特点。(培养学生计算、比较分析数据的能力) 结论—港澳地区地狭人稠。 承转: 港澳地区地狭人稠,它们是如何解决城市建设中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的?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联系生活,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一、认识香港城市用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1.多媒体出示香港卫星图片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对比分析香港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特点; 2.结合课本61页活动题找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3.香港虽然土地资源稀缺,但是已开发的土地面积不足四分之一,在已开发的土地中还保留有大片绿地。香港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各小组讨论交流,并列举实例加强理解; 竞争展示,教师及时点评,并引导各小组完善答案。 小结: 1.读图分析得出结论:香港城市建设用地少,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2.港澳地区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既扩大了建设用地,又没有使绿地减少。这样有效解决了建设用地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这种现象说明了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未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做到了高密度人口、发达的经济与高质量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对于内地的发展具有示范和启发作用。 承转: 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0页阅读材料,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含义。(认识到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小结:经济发展——港澳不同:金融、贸易、信息服务、航运中心——香港;澳门经济支柱——博彩旅游业。 多媒体出示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图片及简介,让学生在欣赏维多利亚港风光的同时,利用图文资料,参照日本来分析其经济发展条件。 提问:香港在近百年间由一个香料集散地,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化大都会。它是如何做到的?(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总结:港澳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二:认识祖国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概括地理信息的能力。) 1.出示港澳和祖国内地合作关系图,分析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合作关系。 2.结合课本材料及63~64页活动题,分析港澳与祖国内地经济合作方式的转变,并讨论这种转变的原因。 各小组讨论交流,竞争展示,教师及时点评,并引导各小组完善答案。 引导总结: 香港和祖国内地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达成了双赢的圆满局面。祖国是港澳繁荣的后盾,港澳是祖国经济的前哨。 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这种合作关系也在发生微妙的、良性的变化:从“前店后厂”式转为“粤港模式”,这种变化让我们尤为欣喜。 祖国的强大是我们每个国人的骄傲,相信随着祖国的发展和兴盛,香港、澳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07259c0a9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