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而人生价值观乃是个体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 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来逐渐养成。规章制度实际上是我们倡导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在具体现实条件下所体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学生学习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行为规范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因此,对青年学生的管理要严格,有章必循。有章不循,将造成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行动上的彷徨,也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为此,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树立起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从而启发、帮助广大青少年科学地认识人生的真谛,把握人生的规律,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1】 当代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日渐趋向多元化,几乎全部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代青少年就人生价值观方面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均不会象五、六十年代那样,百分之百地持社会所期望所倡导的那种观点,而呈现出复杂性、多元化的特点。但近十余年来,已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从我省在1984、1990、1994年三个时期中,对“奉献与索取关系”问题的三个调查结果可见,在1984年,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占绝对优势,为81.5%;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只占极个别,为2.2%;两者折衷的看法也仅为16.3%。但到1990年,上述三类学生的比例,已分别变化为46.0%、45.2%、8.9%;1994年,变化为26.5%、63.1%、10.4%,折衷主义者占了多数,而其实质是以追求个人幸福,满足个人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为出发点的。 上述材料说明当代青年对人生价值观问题,在认识与实践、观念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中学生是一个身心尚未成熟、正在成长中的群体,他们想摆脱依赖,放弃权威,追求独立人格,但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和实际的独立能力,而在理论与现实的冲突中,不免使他们思想的活跃与混乱并存,既有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又显得理想模糊;既想信奉科学的人生观,但实际上又自觉不自觉地顺应普遍较低的社会道德行为模式。再次是学校德育偏差的结果。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十分重视道德规范及先进观念的灌输,而轻视行为训练和在现实中的践行。久而久之,青少年人生价值的理性认识与行为选择的脱节现象将日趋严重。【2】 另外基于社会和时代背景的不断变化,当代青年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形成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自我意识凸现但不偏激,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如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把“个人事业成功,生活美满”摆到第一位,对于“人生最大的幸福”,则希望“家庭幸福、事业成功”,这些都反映出对个人自我价值的追求,自我意识的增强。二、重功利、讲实惠。学习上的实用至上,择业上的地位、金钱至上以及政治观经济化的表现。三、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主要表现在青年学生这个群体,其人生价值观表现的出不稳定性。同时由于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尚处于不断形成过程中,其价值观也必然存在很强的可塑性。四、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当代青年身上,既存在着时代产生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又存在传统民族的价值观念,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不同青年群体由于其职业性质不同或者同一群体其个人家庭出身、个人成长背景、文化程度不同,或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会关系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等,在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必然会存在一些差别。【3】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坚持科学、民主精神, 树立符合时代潮流的观念, 积极引导青年建立科学的价值体系。必须对青年进行主导价值观教育,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积极引导青年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积极营造青年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氛围。根据教育社会化,学习终身化的大趋势,整合社会人力和物力资源,完善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运行机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会化教育网络, 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其次,要清理文化市场, 清除不良文化现象, 采取各种措施, 坚决查处制造和传播负面文化的行为。再次,要正确发挥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 通过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与非科学特别是反动的宣传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社会各界要为青年提供内容健康、文明高尚的精神食粮。此外,要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消除社会腐败和不道德现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共同为青年价值观正确取向和青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要改变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思想教育模式, 更新教育手段, 进一步丰富内容,探索新的有效形式。要以发挥青年自主积极性为前提,加强实践教育环节, 选取体验感强、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帮助青年走向社会,了解国情,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参与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观察、分析、发展对是非、正误、美丑的鉴别能力, 寓思想教育于氛围中, 使青年在个人与社会互动中寻求和谐统一。要丰富思想教育的载体,借助现代科学手段, 包括网络技术加大思想教育的信息量和宣传力度,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要全面把握青年的心理特征,以及现阶段青年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的规律及特点, 注重青年价值观的层次性,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有针对性地普遍开展,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积极引导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开展共产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在更深层面上把握青年一代的整体价值观念变化取向,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把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4】 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32a001de80d4d8d15a4f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