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达诂文无定法——古诗词教学例谈

时间:2022-10-04 04:11: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无达诂文无定法——古诗词教学例谈

作者:陆晓倩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4年第8



江苏淮安市实验小学(223001 陆晓倩

诗无达诂,这是董仲舒说过的话,古诗词亦画、亦情、亦理,简洁、短小,诗句的言外之意,要靠读者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当中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许多时候,是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的,会因时因人而有歧异,这是“诗无达诂”的明显特征。文无定法,指写文章没有固定不变的规程,可以不拘一格。对有的文章,可以说是不仅无定法,甚至无定意——没有固定的意义,可以有多种解读。

一、韵文解词、诗词相融

最近,笔者在教《清平乐·村居》时,发现学生在说诗词意思时,有读手头资料的,有看图说意的,有望词生意的,也以诗解词的。教学片断如下。

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师:“破阵子”是词牌名,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猜一猜,《清平乐·村居》谁是词牌,谁是题目?

师:你是如何理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

1:木制的墙壁,草盖的房顶,又矮又小,和老奶奶的坐高差不多。(这是看图解的)

2: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点明了环境和地点。(这是查资料,读资料的)

3:茅草房子又矮又小,溪边长满青青草。(这是以诗解词的)

师:你们喜欢哪种解释?(有的说,喜欢第一种,一看图真的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是离了图,就容易忘记了;有的说,喜欢资料上的,因为资料上的解释权威而又全面;大多数学生喜欢以诗解词的,因为很好记忆,又很有韵味,和原词的风格还有点像呢,像这样学下去,大家也能做诗了。)

师:既然你们这么向往做诗填词,请你们试着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解一解余下的部分好吗?

4:大儿在溪东锄草,二儿子的鸡笼还没编好。

5:小儿子天真可爱,躺在溪头,剥着莲蓬,想把馋虫赶跑。

师:学了这个《村居》,你还想到了哪个《村居》

6:我想到了放风筝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在这个案例中,诗词相融,学生所译虽然不是很成熟,但已经向诗迈出了一大步。教师也有意识地渗透着诗词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让学生能够进入情境。

二、以诗解诗,和谐统一

以诗解诗,不仅是说将古诗用现代诗来翻译,更主要的是说要用意思或意境差不多的诗来解释眼前所学的诗。如《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凡事及时做,明日不待我。”可用《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如何了!”来对解,两首诗不同说法,却说出了同一个道理,两相呼应,珠联璧合,异曲同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诗来解诗,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像上述案例中的学生一样,来些童谣式的韵文。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子,我们不要人为地拔苗助长,要顺其自然,要让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脱离原作的字面自由安排,以原作为依归,力求实现对原诗内容与形式的传达,尽其可能再现原诗的音韵之美,同时又不要被节律束缚住手脚,使学生能以其特有的、充满灵性的诗歌韵文向人们传递诗歌的美妙。如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可以用《黄鹤楼》中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来解。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用“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来解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说明天地愈宽,行人更孤单无助,相互更是相见无期,留下的只是无边的寂寞与孤独。

三、入情入境,创作小诗

中国人的骨子里就有写诗的天赋。我在教学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结合《宿新市徐公店》《游园不值》《春雨》《春晓》等写春天的诗,让学生写春天。有一个学生以《春韵》为题写道:“轻轻的/冬去了/悄悄的/春来了/往日屋檐垂下的一条条冰凌/已变成满墙的爬山虎/往日美丽的窗花儿/已变为漫天飘洒的柳絮/往日芬芳扑鼻的腊梅/已变为金黄的迎春花/往日冰封万里的湖面/如今已有蝌蚪窜出一个又一个涟漪……凛冽的寒风/一步步渐渐地收敛/当最后一缕寒气已经到了凋零的时候/轻盈的归燕/笑着/闹着/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我们久违的春!/我们眷恋的春!/我们喜爱的春!/我们亲爱的春!”

小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创作的诗歌经常出乎意料,且形象而有味道。教师引导学生写诗要善于开启学生想象思维的大门,告诉学生诗歌的几个要素:诗歌要分行,但分行的不一定是诗;诗歌与文章不同,它需要想象。诗歌要讲究形象,要用形象来说话。

总之,诗文一体,苏教版小学语文做了很好的尝试。当我们站到一定的高度来审视小学古诗词教学时,我们一定不会拘泥于教参与传统,而会想着创新的尝试。

(责编 刘宇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46723021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