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一、《春江花月夜》简介 《春江花月夜》源于一首名为《夕阳箫鼓》的琵琶文套大曲。公元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他所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并立了十个小标题:“夕阳箫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 眺 、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乐曲这样注释以后,便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联系起来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的意境隐含其中,所以又有人称它作《浔阳夜月》、《浔阳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根据汪 昱 庭的传谱《浔阳夜月》为蓝本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借用古乐府诗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 洄 澜拍岸、 棹 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它剔除了《琵琶行》中的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改编以后乐曲有很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是同一乐曲衍生而来。 全曲十段,用自由变奏的方法使主题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乐曲第一段为主题旋律的呈示,然后是该旋律的九次变奏,每一次变奏都将曲意向前推进,虽然是基于同一旋律,但毫无单调之感。同时,还采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换头合尾”的手法(这在民间传统器乐曲中是很常见的),使长短不一、变奏方法各异的十个段落泾渭分明,都落在同一淡定优雅的曲调片段上。 二、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 原曲《夕阳箫鼓》因用音色清脆明亮的琵琶演奏,表现力很强,声音很具穿透力,是一首著名的文曲。但是琵琶的演奏指法熟练掌握的人很少,后来经改编的丝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的哀怨离愁的主题。 民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主题表达也更细腻。乐曲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演奏,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很成功的描出了夕阳西下、云破月来、渔舟唱晚等迷人的江南风韵。乐器在演奏乐曲时或简或 繁 ,或停或续,或高或低,或正或反,或短或长,或合或分,有机组合,变化纷呈,既各尽其能、千姿百态,又表现着同一主题,使乐曲美妙动听。 三、全曲解 析 1、江楼钟鼓 第一段,曲子保持了琵琶独奏曲的风格,以琵琶模拟钟鼓声开场。乐曲中表现的是江楼暮鼓,鼓声醇和而温 馨 ,琵琶鼓声表现出了江南暮色的柔和之美。随后用箫和琵琶合奏,如江上轻波,吟唱出主题旋律,优美而流畅的旋律展现出一幅暮色江南,夕阳晚照,箫鼓和鸣的安详景色。随后,乐队齐奏优美如歌,委婉平静,古筝和笙的微微奏鸣,协和完美的表现出了江南暮色的平静。 2、月上东山 第二段,民乐齐奏主题旋律上移,通过上升的旋律,描绘出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东山明月,江水映着滟潋波光倾泄东流,江上月影浮动的秀丽画面。仿佛江上泛舟,晚风拂面,浏览江南暮色,晓月东升的景色。 3、风回曲水 第三段,曲子的旋律又渐渐下旋,而后又逐渐上升,若江风习习,曲水徘徊转绕芳甸的景色。意境中,风的轻柔与水的'婉转都在丝竹的韵律中了。 4、花影层叠 在曲子的后半部分出现四个快疾 繁 节的旋律,与前面的恬静对比,显示出了花影自怜之姿,江水婉转的芳甸中花的那一种 繁 华之美,簇簇鲜花,倒映在平静的江中,相映生辉。而成春江上的“花影重叠”的美景。 5、水云深际 曲子用琵琶、二胡和中胡在低音区齐奏,醇厚深沉,再以不同的演奏技法表现出了水和云的和谐美景,因月色的柔美和明亮,而使得水的流动和云的悠闲表现了出来,在民乐中似乎感受到了水流深远,云游天际的飘逸空灵的意境。 6、渔舟唱晚 箫和琵琶的歌唱性旋律,描绘出渔翁摇船归家,悠然自得地歌唱着渔歌,很温 馨 的江南生活韵味,在其它乐器随和伴奏,在纯净的箫音中杂以间断的木鱼声,显得纯朴而真实,渔翁 栩 栩 如生的形象和娓娓动听的歌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顿时一种江南的渔舟晚归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7、回澜拍岸 进入了全曲的高潮。琵琶用 “ 扫轮 ” 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民乐齐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民乐中各种音色齐响,表现出江面上波澜起伏的景象,拍打江岸的声音宛若在耳旁,泼墨重彩的点睛之笔。并以生气勃勃的音乐不断模进,将质朴的喜悦精彩完美的展现出来。 8、 棹 鸣远濑 曲子音乐呈反复式递升,古筝的声音,如江水的流动,又如归舟的桨 棹 划动水的声音,古筝的声音也曲慢而快,表现了波浪层涌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如在月下归舟摇 棹 ,尽揽月下江色。 9、唉乃归舟 全曲再一次达到高潮。在古筝和琵琶音的衬托下的乐队合奏,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阵阵,由远而近的意境。 10、尾声 箫抒情优美的旋律,吹到最后两小节,速度渐慢,表现出夜阑人静,余音袅袅,使人们沉醉于整个乐曲的意境之中。画面又由近而远,由局部而全景,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乐队以零星的筝音,来勾画江水卷起的余波旋 洑 ,舟远人声稀。似乎万物归于月夜下的平静。 全曲是一气呵成,在演奏中,用琵琶形象的模拟江楼钟鼓、急浪拍岸之声;用二胡表现绵 邈 的思绪与曲终人不见的淡远之情;用古筝着重模拟流波之声;用洞箫表现舟子唱渔歌时的悠扬声音;钟声传出静谧的气氛;鼓音又增加了暮色江上的气势。诸种乐器表现着同一主题,使乐曲美妙动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fc6135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