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春曰|孟子?滕文公下|阅读答案翻译 阅读《孟子?滕文公下》一文,完成8~11题。(14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说各国连横去服从秦国,与苏秦“合纵”相对。②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③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④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⑤独行其道:行:固守,坚持。 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B.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1.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8、(1) ①方法 ② 这,这样的人 ③ 居住 ④违背 (2)A 9、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10、(1)金钱和地位不能使其迷惑(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其改变(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2)略 11、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景春问孟子:“我想象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完全可以配得上大丈夫之名了吧?他们两人不安则天下必有难眠之诸侯,他们两个人不闹了天下人民才能安生安眠。” 那么什么是大丈夫?在我看来,它应该是需要具备这样一个人格属性:就是要“有大志”。他要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要有以天下人为亲的伟大情怀;要有为太平天下而立大正的社会主人之理想和觉悟,要有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务德于道的人生努力和奋斗事迹。 时势适宜,大丈夫会与百姓同行其道而务德;时势不宜,大丈夫一样会秉志独行其道而务德。 内在的心中之志立于道德,它无比坚硬、无比牢固、无比梗直,所以内部因素之人的复杂欲望的干扰、外部因素比如说权力和金钱诱惑等等 ,都不能浸润软化它;所以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恶劣,都不能非道不德地移动和改变它;所以不论什么样的力量,不论是软势力或者是硬实力,都不能让它被动弯曲-----心中立有这样的志的人,才是我们所谓的真正的大丈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4a30b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