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芭蕾——美的代名词 一、浪漫主义与浪漫主义芭蕾 芭蕾这门艺术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英语ballet一次起源于法语ballet,更远一些词源可以推溯到15世纪,意大利初次出现“芭蕾”时将它命名为balletto。狭义地说ballet是西方的一种特定的舞种,是classical ballet(古典芭蕾)的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过三百年来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舞蹈,亦即通常所说的“古典芭蕾”或“芭蕾舞”。而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在内容与题材、技巧与表演及演出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18、19世纪之交,在欧洲和北美兴起一股新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运动,它取代了统治18世纪文学艺术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始于文学,它反映了对资产阶级变革的失望:人们发现“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正式因为如此,浪漫主义作家竭力离开这个令人憎恶的社会,躲入虚无飘渺的神幻鬼怪世界,或者建立自己的乌托邦“王道乐土”。在他们的笔下,低贱卑劣的现实世界往往与神幻的奇迹世界形成强烈对比,浪漫主义作家擅长描绘自然,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浪漫主义芭蕾是整个浪漫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这种诗意更浓的舞蹈风格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舞蹈技术(特别是女子脚尖功技术)的迅速改进。 这些新舞剧的题材多半取自神话传说,以爱情故事为主,有的取材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海涅的文学名著。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是塔里奥尼父女、佩罗、圣列翁、艾斯勒、狄德洛、格鲁什科夫斯基和布农维尔等。 二、 塔里奥尼父女与舞剧《仙女》 塔里奥尼父女是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人物,起过奠基性作用。 舞剧《仙女》1832年首演于巴黎皇家音乐舞蹈院。取材于1822年发表的诺季埃德短篇小说《灶神特里尔比》。《仙女》实现了浪漫主义舞剧在内容主题和戏剧结构上的变革,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从此,20年代的田园牧歌式的舞剧为热情、批判性的作品所代替。现实与理想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成了30年代舞剧的主题。在新的舞剧中,透过幻想的梦境,人们感知到失望和疑惑两方面的因素交融其中的现实生活。 《仙女》的作者一反旧时舞剧的大团圆、狂欢舞蹈、华丽终场的惯例,以忧郁悲伤的场景结束全剧,给观众留下了回味的余地。这种处理既有诗意和真实感,又揭示出现实生活不如人意、幸福失之交臂以及理想可望而不可及等的主题,是作品的容量加大,主题深化。同时也鲜明的体现出来了浪漫主义的特征,是浪漫主义芭蕾的典型剧作。 《仙女》的主演玛利亚·塔里奥尼由此被誉为“脚尖功”和“脚尖鞋”的发明人。她运用这种“脚尖功”成功地塑造了仙女的形象,后人竞相效仿,脚尖功成为“女舞蹈家表演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同时代产生的浪漫主义风格舞裙也被称为“塔里奥尼舞裙”。 三、《吉赛尔》 在浪漫主义芭蕾中编剧家的作用日渐重要,而《仙女》的成功,又引导作者们去追求诗意。10世纪30-50年代,巴黎歌剧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剧目,其中又以《吉赛尔》最为著名。 《吉赛尔》来源于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其《论德意志》一书中记录的维丽丝的传说。剧作家戈蒂埃发现了维丽丝传说之后,认为这简直就是现成的舞剧故事,他又联想起雨果的《东方诗集》中的一首题为《幽灵》的短诗,采用了其中酷爱跳舞,中了邪,差点丧生的西班牙少女形象。经过戈蒂埃的一次次思索、删改,最后成就了《吉赛尔》这一不朽的舞剧创作,《吉赛尔》不仅是一部杰出的舞剧,它的剧本也同时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舞剧《吉赛尔》代表着浪漫主义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吉赛尔这个角色也被成为市“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要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兼有高超的舞蹈技术和细腻的表演技术。首演时扮演这个角色的格里其获得了很大成功,当时一家杂志称赞她是“芭蕾的真正女王,……二十岁就有了像塔里奥尼一样的准确的动作和优美的舞姿,塔里奥尼已经找到了她的后继者”。 四、其他浪漫主义芭蕾舞蹈家 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还有奥古斯特·布农维尔(1805—1879),他是介于法国与俄国芭蕾之间承上启下的桥梁,也是丹麦芭蕾学派的创始人。他于19世纪初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担任演员,曾与塔里奥尼搭档演出《仙女》中的男主角“詹姆斯”,深受法国浪漫主义芭蕾的影响。回到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剧院担任教师和编导之后,根据自己的舞台经验,发展了男子的芭蕾技巧,打破了女演员长期在舞台上的主导地位。他创造了一种流畅而轻巧的风格,丹麦学派的芭蕾舞演员以舞姿优雅、动作轻盈而闻名于世。他还是一位多产的芭蕾舞编导,《仙女》《拿波里》《花节》《巨人错婚记》等剧目融古典浪漫芭蕾的优雅与活泼生动的民间舞蹈于一体,如同生动的风俗画卷,更因为他作为男芭蕾演员的独特身份,得到了世界声誉。 五、浪漫主义芭蕾的衰落 19世纪60年代后,随着塔里尼奥等舞星告别舞台后,浪漫主义芭蕾失去了昔日的光辉。由于很多芭蕾舞剧深层次想要表达的是被上层社会压迫或凌辱的少女形象,资产阶级上层人士对芭蕾抱着敌视的态度,于是芭蕾剧院和学校的数目大大减少,芭蕾舞团的人员编制也作了较大的紧缩,实行主要演员临时聘请、群舞演员则从业余爱好者中挑选的制度,上演的剧目也多是为了迎合上层的为了消遣娱乐庸俗趣味,内容空洞,只为了炫耀技巧,因而不能够保留下来。在这一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647ba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