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与人类学关系初探

时间:2023-03-19 16:26: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艺术研究与人类学关系初探

运用人类学方法研究艺术艺术学界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但由于学科间的差异,艺术学界对人类学的认识很不充分。本文试图对艺术人类学做一个初步的探讨,讨论人类学如何与艺术研究发生了关联、以及作为跨学科的艺术人类学意义何在。



标签:艺术研究;人类学;初探

近年来,很多艺术学的学者都开始借鉴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艺术研究。别是在一些关于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无论音乐、舞蹈,还是美术)的文章中,学者们都会强调自己采用的是人类学的方法,到某地做了田野调查,由此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等等。一时间,是否使用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似乎已成为这些专业做学问好与否的衡量标准。



我们在此谈的人类学主要是文化人类学。它是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发生、展、变迁和演化的过程,并比较世界各民族、各群体、各国家、各地区文化的异同,藉以发现人类文化的普同性与特异性,并建立符合社会实际的文化理论,便构筑或指导人类文化发展的一门科学



说到从生活中寻找知识的源泉,这对我们学艺术的人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采风的传统。《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是由中央派到各地的乐官进行民间采风的成果。五四时期,北京大学的歌谣研究会俗调查会、中山大学的民俗学会等对我国民间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功不可莫。50年代以来,艺术为大众服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文艺方针指导下,艺术家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去采风、体验生活,然后创作出艺术作品的方式成为主流。这样一个从生活中寻找艺术灵感的创作模式,已成为我们进行音乐创作的一个传统。在这个传统中,也才有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云南印象》等精典的作品诞生。



或许正是这种形式上的相似性,使得人类学的田野方法容易被艺术研究的学者接受。艺术和人类学就这样相遇了。一方面,艺术学中固有的传统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前提;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成为艺术学对人类学理解的过滤器。言之,这使得艺术研究者常常把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等同于艺术家的采风



这样的田野调查仍然是只以艺术本身为关注点,这必然带来诸多的问题。音乐研究为例,由于对狭义音乐的关注,使采风成果缺失音乐背后的相关信息,使音乐与当地和当时的社会生活脱节,多年后人们便无法理解这些音乐的内涵。当我们这样把音乐进行图书馆式的保存后,生活中的民间音乐就已经消失了。此外,在经济主导着一切的当代社会,民间艺术也作为一种文化的资本,常常被用为经济搭台成为旅游业和商业的消费对象。民间艺术专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改编后成为职业化的舞台表演,进入主流文化的传媒领域。






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后,我们要思考的便是作为跨学科的艺术人类学意义何在?人类学为艺术研究带来什么更特殊的意义?对于我们很多有艺术学科背景的学者来说,从事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学。艺术与人类学的结合,不能仅仅停在形式层面的嫁接,而是要达到精神层面上的理解与沟通。艺术人类学研究需要做更扎实的田野调查,而不是走马观花地采集资料。而田野调查该如何做的背后,是有着人类学的理论在做指导,这些理论使我们以新的理念和视角来看待研究对象。



艺术不是孤立的,它和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样以民间音乐为例,每一种民间音乐都有与其所在的文化密不可分。音乐的研究,不是只研究音乐中某个种类的技法, 更要对音乐文化整体的把握和对其在社会结构中的意义进行解释。音乐的背后包括历史、地域、宗教、民俗等信息,也是艺术研究者必须关注的部分。



总之,人类学对艺术的研究,不只关注艺术本身,而是将艺术还原到具体的场景中去看艺术行为和意义。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是具有源在生命力的艺术艺术研究者的任务是通过系统的理论、详尽的田野工作和写作来呈现出自民间的活生生的音乐行为。



参考文献:

[1]易中天.艺术人类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2][]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M].靳大成,,.北京:艺术出版社,1992.

[3]郑元者.美学与艺术人类学论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92bc13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