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研究方案 校园暴力 1.研究背景: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比如马加爵事件、广东开平校园事件以及邯郸市26中事件等,己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所进行的资料统计显示,最近几年时间里,青少年所进行的犯罪活动己在全国范围内总的刑事犯罪案中占到七成以上,其中在校学生所进行的犯罪活动又在青少年总犯罪活动之中占到七成以上。在2021年1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发布的我国在“十五”规划期间的研究青少年发展状况以及趋势的报告之中表示,在“十五”规划期间青少年进行犯罪活动在总数上呈现上涨的势头,未成年人员的犯罪案件日益突出,在5年的时间里上升了六十八个百分点。校园暴力事件频现,给师生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己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校园暴力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更是对其直接参与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和生理创伤。对于校园暴力的实施者来说,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其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有的甚至形成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校园暴力对受害者的伤害更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心理阴影,且长期难以平复。有的受害者甚至在最后转变为施暴者,形成人格上的创伤。同时,校园暴力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对其他未参与校园暴力的大多数学生造成消极的心理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和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这不仅需要学校、家长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帮助。 在校园暴力中,没有施暴者,就没有受害者,施暴者在校园暴力中有着极其重要且特殊的地位。并且,施暴者大多以群体的形式进行施暴。群体暴力行为往往比个人暴力行为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本研究将着重对施暴群体的人格特质、价值取向、同学关系、学习状况、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以研究施暴群体的施暴动因、施暴手段,及施暴后的心理状态等。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减少和控制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2.研究意义:(1)理论上:目前,国内各中小学校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比较抽象和笼统,教育内容有些滞后,实效性不强。面对校园暴力的特殊性和严重性,学校必须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道德法制、生命安全和自我保护等多方面的教育,以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本研究提出的解决对策有助于教育机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同时,本研究主要针对校园暴力中的施暴者进行探究,丰富了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2)实践上:当今学生普遍受到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的困扰,在面对冲突时缺乏必要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独生子女在面对由人际关系引发的矛盾时更无计可施。且由于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父母的生活重心在工作上,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导致一些孩子的心理产生问题,且长期得不到解决。本研究从施暴者的角度提出的相应的解决对策,不仅对青少年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意义,且有助于父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从而形成和谐的家庭关系,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本研究对校园暴力施暴者进行深层次系统化的探析,使得社会能够全方位深层次的对其进行了解,对于校园暴力事件予以正确的认知以及处理,也给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防治校园暴力事件予以相关的参考。 3.可行性: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及心理学上的专业量表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最近几年校园暴力频发,为我们找到大量被试提供可能;有学院专门老师的指导;调查 研究者为心理学系学生,均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cc8dcc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