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向门生讨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后反思 西席漫笔 刘楼镇焦楼小学杨密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景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墨客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本是我再认识不外的一首诗了。可就是这么认识的一首诗,我却有一个地方不停明确不了: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大凡送别诗,诗中必有离情别绪,必有对拜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而这种情绪又每每表如今某句诗或某个字上。但是,请看这首诗,它有点差异凡响,全诗四句,句句写西湖美景,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字提到送别之事。那么这首诗毕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头脑情绪呢?它仅仅是在称赞西湖的斑斓景致吗?它到底有没有离情呢?翻阅教参,也只是笼统地说墨客借歌颂西湖美景,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至于作者是怎样婉转表达的,我照旧不清晰。再讨教其他老师也莫衷一是,真让人难以弃取。第二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表情走进课堂,讲授这首诗。一边讲,内心一边打鼓,就怕哪个智慧的门生提出这个题目来。但是,门生毕竟是智慧的,刚讲到一半,就有人站起来问道:"老师,这不是杨万里送别林子方吗?可诗句内里为什么就没有提送别的事呢?";听到此问,我内心咯噔一下,心想:怎么办呢?随即灵机一动,微微一笑,面向全班同砚:"就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各人谁知道答案,请站起来,为这位同砚解答一下。";说罢,课堂里静默了几秒钟,接着就有人站起来拿着他本身买来的讲授参考书念到:"作者借歌颂西湖美景,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我听了,心下明确,固然他寻到了"尺度答案";,但他并不真的明确。于是我赶快追问:"作者是怎样借歌颂西湖美景,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的呢?";课堂里再次沉静了,同砚们好似都在思考这个题目,此时我内心也在积极思考,盼望能给门生一个圆满的答复,同时也在思量假设本身想不出来该怎么收场。约莫过了一分钟,坐在课堂一角的杨振超举起了手,我颔首表示请他答复,接着便听他说道:"墨客杨万里在西湖边送别伴侣林子方,看到湖中莲叶一碧千里,荷花别样的红,非常斑斓,而林子方却要走了,之后再也不克不及和他一起欣赏这么斑斓的西湖景致了,由此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刹时,我心中先是一惊,既而快乐无比,久存心中的迷惑终于解开了,同时也不禁悄悄敬佩起我这位门生来,他可真会思考啊!是呀,二人既是挚友,那之前他们肯定少不了屡次同游西湖,畅叙幽情。而如今,林子方就要拜别了,以后将再也不克不及陪"我";一起欣赏西湖了。只管六月中的西湖风景无穷,也只有我一小我私家在此独赏,追念从前,预测以后,岂不令人伤感?以是,作者在诗中所出现的西湖一派美景不正是以乐景写哀情吗?至此,心中疑窦不复存在矣,真是民怨沸腾。转头细想,本身心中迷惑的解开可端赖门生的帮助啊,那么以后,凡再遇不懂之处,也应向本身的门生讨教讨教,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昔人说的一点都不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8634f27b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