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以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基础》为例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以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基础》为例 作者:许文瀚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5期 许文瀚 (宁波大红鹰学院财富管理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摘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决策权。本文以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师是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和评价者三个维度,对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 关键词:学习者;中心;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18-02 教改项目:本文系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许文瀚(1988-),男,宁波大红鹰学院财富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 2015年10月2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笔者认为,转型的关键就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上来,据此,教师的主体地位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角色定位的核心。建构主义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必须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要体现学习者的首创精神;第二,让学习者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即实现知识“外化”;第三,让学习者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即实现自我反馈。分述如下。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决定培养人才的类型和方向,并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非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会计学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会计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够解读会计报表,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有助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包括:(1)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2)了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意义、作用及其方法;(3)理解并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概念、意义和结构。能力目标包括:(1)能分析并处理经济业务;(2)能正确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3)能基本解读财务会计报表的相关信息。素质目标包括:(1)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2)沟通表达与团队协作的能力;(3)继续学习与本课程相关知识的动力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必须对教学大纲、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梳理,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划分知识模块,进而进行任务设计。知识模块包括:会计核算、填制和审核凭证、建立和登记账簿,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其中每一知识模块都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若干项具体任务,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实现学习目标。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角色的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外化”能力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核心,据此,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 (一)教师在课前学习的角色定位———学习的设计者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前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学习任务的制定者和发包者,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课前学习任务单”发给学生,并提供各种学习资源,适时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使用建议及指导。教师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应借助课程论坛、短信、微信、QQ等不断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提醒、督促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形成性评价检验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使学习者产生归属感,不断建立学习信心的同时能够在既定时间内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角色定位———学习的引导者 教学有没有实效,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有何作为,更有赖于学生有何作为,教师既包括讲解也包括倾听,师生双方都进行积极思维教学才会变得真正有意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1:教师尽量少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传统教学教师有一个很严重的嗜好就是要把什么都告诉学生,如,周密的讲解、举例、提出问题且回答问题、总结讨论、解决难题和制作图表等。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做所有的这些事,课堂便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这个原则是使教师少做这些事,直到做这些事是种例外而不是惯例。 原则2:教师做更多的设计工作。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角色应达到以下四个目标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他们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第二,任务设计和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其中并受到激励;第三,任务和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在真实、合理的情境下进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任务和活动应该明确地促进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得和意识的提升。 原则3:教师创设学习氛围,创造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学习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应当是对学习者学习成果产生积极影响的氛围,并使学生稳步地朝智力成熟和自己承担责任的方向努力。实践表明好的学习氛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互相学习和共同学习的前提必须是组建学习小组,教师应该更好地设计和组织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一般4~6人,要考虑性别、性格等要素。当小组有效建立起来后,学生就会根据学习任务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期间,教师的引导、评价将会是学习小组有效开展工作的保证。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交流与合作,达到收获更多。 原则4:教师做更多的反馈工作。反馈工作是指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创造力建立反馈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是给某次任务的口头反馈,也可以是给学生个人的书面反馈,还可以是评分式的反馈,用以证明学生对内容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但是评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比分数更多的激励。 基于以上原则,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在《会计学基础》课堂的主要工作是“引、询、做、评、拓”。“引”就是通过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了解,与学生交流,对学习者课前学习进度、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引出新的学习任务。“询”就是询问学习者对新任务的理解情况,给学习者以引导,帮助学习者设计自己的任务解决方案。“做”就是让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着去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评”是根据学习者任务完成情况,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包括学习者的彼此评价和教师评价,其中教师评价则以鼓励和期盼为主。“拓”就是从已有的知识架构基础上拓展新的知识,理想的状态是多数学生力图通过将教师所说的与他们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师在课程考核环节的角色定位———学习的评价者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既要反映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状况,又要能评价学生综合能力,既可以静态反映学生的知识构成,又要能动态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一)教学考评过程化 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核评价方式,实行全过程评价、全方位评价、多主体评价。从评价内容来说,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从评价重心来说,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考评与考核,不再只强调学习结果,更侧重学习过程,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等因素;从评价主体来说,不再以授课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而是形成多元化、交互作用的主体;从评价标准来说,应以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效果为主。最后,评价方法应更加多样化,应包括书面测试、实践活动评价、教师的观察与面谈等。 (二)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会计学基础》课程采取了基于任务驱动的考核评价方式,在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实现任务评价、过程评价、量化评价以及多主体评价的方式。课程实行日常完成任务评价与最终工作成果评价相结合、能力目标评价与知识目标评价相结合、基本能力评价与拓展能力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考核(20%)、实践考核(30%)、理论考核即期末闭卷考试成绩(50%)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考核包括课堂发言和平时作业,实践考核包括小组综合表现、小组学习参与度、讨论课发言。这种考核方式,将传统的终结性考试转换为过程式评价,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表现等学习素质纳入考核中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四、结语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其中焦点问题有两个,一是应该教什么,二是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即作为课程设计者、引导者和评价者,站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立场,才能真正给学生“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afb555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