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史简介

时间:2023-02-24 14:24: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西翻译简史

中西翻译史简介

第一节:中国翻译简史

我国翻译事业约有两千年的历史。佛经翻译始于东汉恒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迄今为止共经历了四次翻译高潮。 一、

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恒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

晋南北朝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近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了。之谦的《法句经序》是我国第一篇有关翻译的论文,“最早涉及了一些重大的翻译原则”(张泽乾,1994。道安总结了比较完善的直译原则。鸠摩罗什是主张全面意译的第一人。玄奘还提出了“既需求真,又需喻实”的翻译标准,力求忠实与通顺并举。他的“五不翻”原则总结了音译法的规律,即:(1)佛经密语须直译;2)佛典中的多义词须音译(3)不存在相应概念的词只能音译(4)已经约定俗成的古音译保留(5)为避免语义失真用音译 二、

民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明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马杜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

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三、

鸦片战争后至“五四”前的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翻译:清林纾和他的合作者

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一百六十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黑奴吁天记》(Uncle Toms Cabin)《块肉余生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let)等(现用新译名)严复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斯宾塞尔的《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甄克斯的《社会通诠》(The Study of Politics)等、并提出简洁凝练的翻译标准“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于公元1894年在他的《拟设翻译书院议》中发表了他所认为的”善译”的见解,包括三大要求:第一,以者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一统;第二,龙庆原文的意义、精神和



- 1 -


中西翻译简史

语气,把它传达出来;第三,译文与原文毫无出入,“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 四、

民国时期的翻译事业的繁荣: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

一则当然其义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并提出了通行的翻译标准:忠实于通顺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 瞿秋白论证翻译是可以做到又信又顺的。林语堂提出了“忠实的标准,通顺的标准,美的标准”。傅雷的“重形似而不重神似”的标准。钱钟书提出的“精神姿致依然故我”和“化境”之说。哲学家艾思奇则总结说,“翻译的原则总不外是以‘信’为最根本的东西,‘达’和‘雅’的对于‘信’,就像属性对于本质一样,是分不开的然而是第二义的存在。 五、

第五次翻译高潮:无论在翻译的规模和译作的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

第二节 西方翻译简史:古代翻译活动、近代翻译活动、当代翻译活动

一、古代翻译活动:

西方翻译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当时有文字记载的翻译作品已经问世:七十二位犹

太学者在自己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翻译了《圣经·旧约》,即后人所称的《七十子希腊文本》;罗文学家安德罗尼科用拉丁文翻译了《奥德赛》

为了向犹太人宣传“上帝的法律”,公元四世纪末出现了类似今天口译的翻译形式,人们被召集到广场上,文士们“清清楚楚地念神的法律书,讲明意思,是百姓明白所念的。(So they read in the book in the law of God distinctly, and gave the sense, and cause them to understand the reading.)

公元四零五年,哲罗姆对照希伯来原文翻译出《通俗拉丁文本圣经》the Vulgate,不仅使拉丁语读者有了标准的《圣经》译本,而且该译本成为罗马天主教承认的唯一文本。 西塞罗(Cicero 公元前106---43)的至理名言“我不是作为解释员而是作为演说家进行翻译的…… 不是句当字对,而是保留语言总的风格和力量。他提出翻译家必须照顾译语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df074de518964bcf847c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