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历史理论笔记

时间:2022-05-07 17:28: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季羡林 男,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转接传译(relay interoperating 《越人歌》 中国第一首译诗 中国古代使用壮侗语族语言民族的古老民歌。这首诗在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及文学史的研究中,具有一定价值。

林纾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1882)举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 傅雷 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

国际译联(FIT全称为国际翻译家联盟 ,创建于1953年,创始成员协会分别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土耳其和丹麦。国际译联是专业翻译工作者的组织,是非政治性和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把翻译工作者机构联合起来,并促进这些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保护全世界翻译工作者的精神和物质利益,推动对翻译专业工作的认可,提高翻译工作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增加社会各界对翻译作为一门学科和作为一种艺术的了解 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

《天演论》 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严复《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严复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的译著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严复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白马寺 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安世高 出家前是安息国(亚洲西部的古国,领有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的王太子。自小聪明仁孝,刻苦好学,博览国内外典籍,通晓天文、地理、占卜、推步等术,尤精于医学,名声远播,西域各国对他都很敬重。安世高是小乘佛经的首译者。

道安 东晋、前秦时高僧、佛经翻译家。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西南)人。道安著述、译经很多,对佛教贡献很大。 “五失本,三不译”

鸠摩罗什是东晋时后秦的一位高僧,译经家。后秦姚兴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即东晋安帝义熙五年(西元409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在逍遥园火化。 那些印度佛教最主要最重要的经典,鸠摩罗什都通过翻译把它们介绍到了中国,对中国的佛教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玄奘 俗姓陈,名袆,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贞观三年627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研习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


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他是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忏悔录》 有古罗马学者奥古斯汀和法国学者卢梭两人的著作,是一篇诗意浓厚的长篇是一个人将自己的秘密上帝面前卸下重担的记录自始至终以上帝为谈话对象,向上帝倾诉衷曲。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 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十字军东征 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尽管如此,十字军东征使西欧直接接触到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种接触,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西学东渐 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作为史学术语,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利玛窦 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 徐光启 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徐光启吸收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并和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相互发明,在天文、数学生物学农学方面获得新的成就。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

京师同文馆 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全称京师同文馆。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属总理事务衙门。19021(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京师译学馆

尤金 奈达 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19141111日,出生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市。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能对等

动态对等 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彼得 纽马克 是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多种欧洲语言的翻译工作,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纽马克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学家,并担任英国语言学家协会会长。《翻译问题探讨》

语义翻译 Newmark 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在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 (Newmark 1981/1988:22)。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变为目的语文化情境中之物。

交际翻译 纽马克 (Peter Newmark) 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参阅语义翻译)其目的是“努使 (1981/1988:22)。即是说,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在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74b590b0717fd5360cdc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