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辩问题 1. 现代社会变动性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对个人各方面能力要求逐步提高。请问对方辩友,专才如何适应社会竞争?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又流来的是新水。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资源,请问对方辩友,你怎么论证专才在整合这些超出自己专业知识范围的资源时比全才能力更强呢? 3. 全才善于通过多领域的学习掌握各不同领域一般的能力技能,专才则长于本领域的精深能力技能,那么在学习全新的领域时,难道不是全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理解吗? 4. 请问为什么现在高中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进行了大综合小综合? 5. 请问对方辩友,你如何看待我们除了专业课以外的课程?(如果没有必要学其他的课程,那么现在的高校中还要开设它们呢? 6. 为什么现在的高校当中,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流行辅修制、双学位? 7. 读上大学,你认为一个只专注于一门学科和一个在学科、校内活动均有所表现的人,哪个更适应社会竞争呢? 8. 请问有多少人毕业后从事自己在学校读的专业的工作吗?全才是适应当今社会的趋势。大学毕业后找到的不是对口的专业,难道你要在家里呆着吗? 9.人首先考虑的是求全,实在不行次之也行。对吧。难道你面对一座金矿,你不想把它全部挖走?只想取其中精华?能得点就走的是小农意识。都这样了,社会怎么发展? 10. 当一间企业面临着资金紧张危机而不得不裁员时,解雇两个十分顶尖的专才人员,再以其中一人的薪酬的8 成请来一个全才来负责他们的事务,这样不是更能节省资金,更有利于企业度过危机吗?(如果你认为这个全才的处事能力可能只有那两个专才的8成,那好,我以请两个专才的薪酬请够3个全才,这样算起来的话,你说你2个专才所能带来的效率大还是3个全才的效率大?) 因为专才人员只负责其中一部份,但薪酬却肯定不比其他人少;所以全才,即使遇上经济差时,他的就业机会也较大,专才呢?不用说了吧。所以,在现令的时代,全才比专才更能适应社会竞争。 11. 公务员考试中涉及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日常生活等部分,表明一个合格公务员应该是知识全面的人才,也就是说不一定是专才,但是一定是一个全才。请对方辩友解释在当今最热门职业之一的公务员岗位上专才如何更有竞争力。 自由辩论 如果一个人能够博学多才的话,他找到工作的机会会更多,提升的机会也会随之加深的,并且我们从小不就是在“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下成长起来的吗?! 我认为全才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真正的全才是不多`但是不代表没有````而社会那个不想做全才呢`难道你们刚上学 的时候你的小学老师就告诉你们要专功一个科目吗?答案是没有的```而我们也都在向着全才而发展` 专才指的是专一在一项而不能有多才 如果有多才就不能称为专才了!一专多才不能简单的说是专才!但全才却可以包容万象即可以有专, 因为你有多个专也就是全了! 把5国语言都看成是语言的专才,难道语言学就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它是复杂的包含许多方面。5门语言是完全不同,难道他们都叫语言就一样了吗?比如说韩国和朝鲜都说朝鲜语,他们就是一个国家了吗? “人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君不见,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可见学习是一项终生事业,而不是“人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畏难情绪中。人只能说有孜孜不倦,永不放弃的学习精神,从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那就激励着我们努力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为一个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的智者。这也就更说明了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全才。全才需要有综合各种知识的能力,也不能是浅尝辙止,必须通晓。如果社会只要所谓“专才”大家都“人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可能早就生活在钻木取火的年代了,宇宙飞船的上天更是天方夜谭罢了 古代的解释 《礼记 中庸》子思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规模从2001年的115万增加到2011年的660万。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首当其冲是毕业生的就业和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从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对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加以重视和治理。 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从供给看,“十一五”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规模为2708万人,年均毕业生供给542万,毕业生规模年均增长11%,增长速度与“十五”时期相比明显回落,尤其是“十一五”后两年增长速度下降更快,2010年毕业生规模只比2009年增长3.1%。从需求看,“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年均需求为477万,年均供求缺口为65万,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平均为12%。从不同学科门类看,法学和哲学等学科失业率相对较高、工学和理学等相对较低、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处于平均水平,失业率最高的法学(19.5%)高出工学(9.2%)10.3个百分点。从区域结构看,东部地区毕业生失业率(10.8%)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失业率(17.8%)相对较高。从学历层次看,硕士及以上层次失业率相对较低、本科层次居中、专科层次失业率相对较高。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相对较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据此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规模在3983万左右,年均毕业生规模为758万,到2015年毕业生规模将超过850万人,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年均增加232万人。从需求看,“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年均需求为658万,年均供求缺口为100万,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平均为13.2%,与“十一五”时期相比不仅年均供求缺口绝对值有所增加,失业率与“十一五”时期相比也上升了1.2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我国平均高校毕业生供给在988万左右,年均高校毕业生需求在856万左右,年均供求缺口为132万,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平均为13.4%。与“十二五”相比,供求缺口年均绝对值增加31万,失业率也略上升0.2个百分点。结构方面,由于产业升级、结构性调整以及有效供给不足,未来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会更显突出。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矛盾持续存在,就业结构矛盾问题依旧会延续“十一五”以来的特点,并可能会更加突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815d4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