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师用书苏教版

时间:2022-09-10 09:19: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诗人名片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就上,同柳宗元齐名,并称为“韩柳”。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有《昌黎先生集》 二、诗词故事

韩愈与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惊骇。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两颗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而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有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

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高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取人,忙向他赔礼道歉。这以后,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三、文题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




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一封/朝奏/九重/,夕贬/潮州//八千 欲为/圣明//弊事,肯将/衰朽//残年 云横/秦岭//何在?雪拥/蓝关//不前 知汝/远来//有意,好收/吾骨/瘴江/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该诗有杜甫诗“沉郁顿挫”之风。首联直写被贬原因,语中无怨悔之意。颔联申述忠而获罪的愤慨。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尾联交待后事,沉痛,凄楚难言。 二、悟读,诗情画境



高山流水,大气磅礴;英雄失路,豪情不减。悲情发乎胸襟,壮志凌于云端!一封奏折,何其殷勤;满腔忠诚,何其恳切;妙笔生花,何其动人!实指望“圣明”回心转意,不料想天子怒不可遏。虽说“残喘”之年,不足挂齿,“衰朽”之躯,无须顾惜,然而弊政不除,心何以安?“圣明”蒙蔽,臣何以忠?忠心反被君心弃,从此谁敢再谏君?天高“九重”,如“云横秦岭”;路远“八千”,偏“雪拥蓝关”。大祸临头,祸及全家;远行凭马,马却踟蹰!唉,有什么办法呢?王命在身,身不由己!侄孙韩湘远道而来,应该是心知而肚明。瘴江的水可能是断魂水,乃叔的忠骨可能要长埋于瘴江之畔了。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诗的首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朝奏”到“夕贬”而且是“路八千”,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①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②说明皇上对韩愈反对迎佛骨入宫这件事极为反感,处罚相当迅速。




2.颔联中“肯将衰朽惜残年”,应怎样理解?

答案 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3.有人认为颈联是在写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 不单单是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4.清人纪昀认为该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该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诗中的“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故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张十一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写于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 (1)首联写景突出景物的什么特征?

答案 春山明净,春水空阔,人烟稀少,荒僻冷落。

(2)颔联写“筼筜”、“踯躅”,用了一个“竞”字,一个“闲”字,仔细体会这两个字的妙处。

答案 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个“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一个“闲”字则把羊踯躅花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

(3)末句表面写诗人读了张十一的诗后霜毛陡然增加,联系全诗,分析诗人霜毛增加的原因。 答案 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秋,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b3bc1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