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晟词人”周邦彦 “大晟词人”周邦彦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落魄不羁,行为放荡,《宋史》上说他“不为州里所重”,也就是地方上的乡亲父老都鄙薄他的为人。他后来向宋神宗进献《汴都赋》,被任命为太学正。因为他精通音律,宋徽宗就让他作“大晟府”的提举官。他与万俟咏等“大晟词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又按月“进献新词”。这些“进献”的“新词”,歌颂皇帝的盛德大业、描绘祥瑞事迹,是典型的宫庭文学、庙堂文学。另外他们又创作一些类似南朝宫体诗的艳词,突出反映了北宋末期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万俟咏把他的作品分为两体编集,叫“雅词”和“侧艳”,大概“雅词”就是按月进献的应制词,“侧艳”就是庸俗下流的艳词。他自己后来都觉得“侧艳”一体“无赖太甚”,于是删去,另编词集为五体,这五体的名目除“应制”以外还是“风月脂粉”、“雪月风花”、“脂粉才情”之类,而被周邦彦总称为“大声”。可见他们实际是一批帮闲的御用词臣。 周邦彦无论早期或后期,无论在外地或在京城,都经常和歌妓舞女交往,过着冶游放浪的生活,跟柳永的经历类似,在词的创作上也接受了柳永的影响,风月艳情与羁旅闲愁就成了他的词的主要内容。他的这些词还特别在形式字句上刻意雕琢,写得玉润珠圆,“富艳精工”,与柳永的“词语尘下”有所不同,被认为“无一点市井气”,其实这更适合极端腐朽纵情声色的北宋末期上层统治集团的胃口。应该说周邦彦的词对苏轼所开拓的词的道路是一种反动,代表了北宋词创作的一股逆流。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论词莫先于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字。”,“贞”,是贞洁的“贞”,这里指高尚纯洁。刘熙载认为周邦彦的词品卑下,肮脏。他又说:“周旨荡。”意思是周邦彦词的内容放荡。即使是把周邦彦奉为“极则”的清人周济,也不得不承认周邦彦的词“不过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王国维的《清真先生遗事》很不恰当地说周邦彦是“词中老杜”,“两宋之间,一人而已”,但他在《人间词话》中同样不得不承认周邦彦“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而且也不得不承认周邦彦同欧阳修等词人比较起来,有着娼妓和淑女的区别。 周邦彦对南宋的姜夔、吴文英,周密、张炎、王沂孙等注重音律形式的词人有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许多人对他的推崇也主要是认为他的艺术成就高。周邦彦在词的创作上确实很讲究字句的锤炼、典故的使用与全篇的层次结构的安排布置,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为了配合音律,他不仅注意平仄,而且严守四声。这当然对词的艺术表现是有发展和贡献的。但是离开了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侈淡艺术成就,剩下的无非就是技巧的卖弄而已。而周邦彦词中偶有可取的作品,倒是他的有着切身感受、反映一定生活现实的怀古伤今或描写羁旅行役的篇章。怀古伤今的作品如《西河》这首题作“金陵怀古”的词,融化古乐府《莫愁乐》和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等诗的辞意,抒写兴亡之感,境界显得比较开阔。描写羁旅行役的作品,周邦彦写得比较多。这类作品,有的与柳永的作品近似,如《尉迟杯》这首词,从岸边送别,写到孤舟独去,由回忆“珠歌翠舞”,推想“如今向渔村水驿”,再归结到“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与柳永的《雨霖铃》,《八声甘州》异曲同工。但周邦彦写得较为含蓄,尤其是一些中调词,字句本来不多,就更写得曲折深婉,如著名的《蝶恋花》和《玉楼春》。《蝶恋花》题作“早行”,通共只有十句,却由拂晓起床写到独自登程,全由惊飞的乌鸦、井边打水的声音、天上的晓星、地上的露水,远处的鸡鸣,烘托依依不舍的离别心情。《玉楼春》只有八句,上片四句以“当时相候亦栏桥”与“今日独寻黄叶路”对比,表现欲归不能趵惆怅,下片四句就专写离别之恨,“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写人如风吹散了的江上白云,表示彼此离散,情则如柳絮被雨打湿以后,紧紧地贴在地面上,表示恩爱缠绵。这种写法显得凝重一些。周邦彦和柳永不同的地方还有一点,就是他描写羁旅行役往往采用咏物的方式。如《花犯》一词写梅花,《六丑》一词写蔷薇,《兰陵玉》一词写柳树、《大瞄》一词写春雨,等等,属于托物咏志,以眼前所见某一景物为题,抒写离别流落的感伤哀怨,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11cace07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