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论文

时间:2022-04-09 06:24: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育123 黄锦润 1218100238



《浪潮》:理解课堂教学权力



关于《浪潮》,虽然电影的背景是在校园,但是和传统的校园电影不一样,电影的开端便给予人一种压抑并沉重的氛围,并着力描写了乏味的现实生活。校园里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显得既艰难又虚无,充斥着随心所欲的个人主义。德国的老师文格尔发现了自己被迫教授了不想教的课程之后,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他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强调纪律,必须尊称他为“文格尔老师”,在课堂上必须服从他的指令。在为此,他还建设了“浪潮”这一组织。一开始,这样的一个组织并不能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信服。但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浪潮”运动,并在这个组织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归属感。特别是一些与家人疏远,对社会感觉到厌烦的学生,他们对“浪潮”这一组织尤为热衷。

在“浪潮”这一组织中,处于“领导者”地位的文格尔老师,从自身只能靠成人自考拿到体育和政治学学位的自卑到通过“浪潮”获得学生的瞩目和追捧,他不断的沉浸在学生给他带来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他享受并使用着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力,并逐步走向畸形发展。到最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准备在大会上解散这一组织时,学生蒂姆由于无法接受“浪潮”的终结,最后当伤邦贝,饮弹自尽。最后老师文格尔被警方逮捕,电影便是以这样的一个悲剧结尾收场。

这部电影是根据196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中学的真实事件改编。 “浪潮”所体现的是“强权下的服从性”这一现象。根据这一现象有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米尔格伦实验,又称为权力服从研究。虽然这一实验被社会上的一些学者批判有悖于社会的伦理道德,但是从了解这部电影到这一实验的过程中,我对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与担任的角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结合这部电影,我想好好的阐述一下我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力理解和师生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一. 课堂教学权力的定义和理解。

教育社会学家玛丽·海伍德·梅兹在韦伯和涂尔干的影响下这样定义课堂教学权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特有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关系,该关系受社会道德理念束缚,教育教学规律规定,教育教学中由教师发挥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学习并促进其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关系力量。当然,这种权利不用与我们在政治上所提到的强制力量,而是教学互动环节中的一种影响力,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更多的是受到社会伦理道德的制约。通俗的来说,一个学生,如果他不尊重老师,他不会因此受到法律上的制约,更多是在社会道德伦理的层面上,他的行为将会根据他的行为程度受到一定的批评。在这种关系下,课堂教学权力的力度就在于师生两方对此道德准则的信奉度。如果其中有一方对此道德准则进行否定或者淡化,那么课堂教学权力关系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电影中,无可否认课堂的教学权力在文格尔老师身上的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并且这位老师运用他在课堂上教学权力进行了一项实验,组建了“浪潮”这一组织。但是这种对课堂权力的过度使用,甚至上升为一种“纳粹主义”的专制力量。这无疑是对课堂教学权力的一种曲解和滥用。

根据我们的21世纪开启的新课程改革,我们可得知由掌握知识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价值结构转变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核心的教育价值结构,教学的主要认为是以知识学习委中介促进学生心智,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慎思教学这一目的成为教师专业评判的核心因素。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再课堂活动中确立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处理好师生的关系,这一点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 教师对课堂教学权力的不恰当使用的现象分析。




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育123 黄锦润 1218100238



电影中的文格尔老师,他对课堂权力的运用和把握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失去了控制,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到最后让学生以崇拜的一种方式沉溺的这个组织中,逐渐失去了控制,当作为组织领导人的文格尔老师宣布这场运动终止时,最终引发了血案。刚从影片看,文格尔老师一开始也是运用了个人的魅力,让学生去尊重去信服他,但是在这个课堂模式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浪潮》中的学生都是出于青春叛逆与迷茫期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关于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未能很好的确定。对于现实,很多学生显现的更是一种迷茫、失意、颓废、厌世的态度。印象最深的是学生“蒂姆”,一个在问题家庭长大的学生,在家庭中找不到归属感,在社会上也是经常受到别人的奚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但是“浪潮”这一组织出现,仿佛让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与希望。在这个组织中他体会到了由集体带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因为这个组织,他感觉他自己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上,老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是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关心和正确的引导。但是文格尔老师并没有很好的做到关心蒂姆,反而任其发展。最后悲剧的酿成似乎也是在这部电影的情理之中。

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教师在课堂上担任的“角色”地位是影响课堂教学社会系统运行的最重要的教师因素。从制度上来说,任何教师在课堂教学社会系统中都拥有“领导者”的身份地位。但从另一方面看,不同的教师,甚至是同一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或是不同的教学时间中往往会对学生施加的“领导力度”也不同。但是往往教师的“领导力度”与学生的“自主程度”成反比,教师的领导力度越大,学生的自主程度就越低。反之亦然。在“指令-服从”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权威角色,并具有很强的专制色彩,学生一般只是服从教师的指令,自主性很低,这是极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一点让我深刻反思,因为我本是英语教育专业,以后也是立志成为人民教师中的一员。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普遍认为教师只要掌握理论研究者提供的原理知识和教学技能,就能有效的传递知识。老师的关注点是“如何教”的问题,在站在教师作为课堂“领导者”的角度去设计整个课堂,这种观点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我摘抄在本子上有一句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家罗杰斯的一句话,“衡量一个教室优秀与否的标准是看他有多大的创造性以促进学习,以保持或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教师是学生构架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之下,提倡的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点在我们英语教育专业上有很明确的体现。在我们在设计每一节课的课堂目标时,我们由教师使学生掌握某种知识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掌握某种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师生在课堂中的关系与角色地位有了很大的转变。老师不再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地位,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从旁激发和辅助,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 反思与总结。 在电影浪潮中,我想我们不仅要对电影体现的一种专制和极权主义制度的批判,但同时也要对我们人本身的行为进行一种反思。由于电影的主人翁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便结合了自身专业对教育学的一些理解提出以上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当中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通过从电影中体现的师生关系与老师对自己课堂权力的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我对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重新的思考与反思。如何能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学生的自由选择和教师的控制指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这将推动我不断的在这个领域上继续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b1b763964bcf84b8d57b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