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背后的故事 题记: 要使音乐充分发挥作用,单凭抽象声音在时间里运动是不够的,还要加上第二个因素,那就是内容。 ——黑格尔 长征组歌凭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凝练的语言表达,精妙绝伦的旋律,以及动人心魄的气势和感染力使其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喜爱并传唱,使长征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弥久不衰。了解每一首长征组歌背后的故事,既是对伟大红军的崇敬,也是对歌曲作者的尊重。在本文中笔者只将《过雪山草地》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奉献给大家,以享对此感兴趣的读者。 《过雪山草地》歌词: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 一九三五年五月下旬,红军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后,阻拦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高耸入云,连绵不断的大雪山——夹金山。夹金山在当地人的语言中其含义是连神仙也难以逾越。这时虽已是六月天气,但这里还是冰封雪飘,山顶空气稀薄,傍晚天气奇寒。当时的红军每人背一壶辣椒水,他们穿着单衣,踏着没膝的积雪,顶着怒吼的狂风,以无比坚强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战胜了风雪严寒,通过了一千三百多公里的雪山地区。六月十四日,到达四川懋功地区的达维桥,和一九三五年三月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向川西转移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懋功会师,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六月十八日作出决定: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南地区,以创建川陕甘苏区根据地,迎接全国抗日民族革命运动新高潮。但是当时拥有八万人马的张国焘却反对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红军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主张向川、康、藏边境地区退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拒绝了张国焘的退却路线,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六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会后毛泽东率领红军继续北上,到达四川西北松潘附近的毛儿盖。但张国焘却寻找借口,拖延时间,按兵不动。为此,中共中央于八月六日又在毛儿盖召开政治局会议,经过批评和耐心的说服工作,张国焘被迫同意北上。中央根据当时各部队所在位置,决定把部队分为左、右两路: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央红军第一、三军团及红四方面军第四、三十军为右路军,从毛儿盖北上向巴西班佑开进;张国焘、朱德、刘伯承率领红军第五、九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第九、三十一、三十三军为左路,从卓克基经上下阿坝出苗地。到巴西地区同中央会合。这时,由于张国焘的拖延,已使红军在懋功和毛儿盖滞留了两个多月,本 来准备从松潘北进的大道,已经被国民党胡宗南的部队所控制。红军不得不穿过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茫茫大草地。 草地位于长江和黄河上游分水的高原地带。这里一片荒凉,数百里杳无人烟,遍地水草纵横,布满泥泞的死水潭,看着象草地,脚踏上去就陷下去了。空气中瘴雾弥漫,风雨雪雹交替袭来,使人感到进了草地就象进了死亡之洲一般。但红军战士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忍饥受冻,勇往直前,粮食吃完了就吃野草、树皮,甚至把皮带煮烂了吃。一个人倒下了其他人就背着他一同前进(周副主席就是大家从草地上抬出来的)。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行军,毛泽东率领的右路军,终于历尽千辛万苦胜利通过草地,于八月下旬到达巴西班佑地区,打开了红军向甘南进军的门户。此时左路军也穿过草地到达了阿坝地区。但张国焘公然违抗中央指示,擅自命令左路军南下,又调右路军中原红四方面军的两个军也南下,并下密令,妄图裹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全部南下。谁知密电发来的时候中央领导人正在开会,通信员将电报送到坐在门口的叶剑英手中,叶剑英看完电文后将其装入口袋中,若无其事。为此,中央政治局当即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率领红一、三军团继续北上。当右路军中的四方面军将士得知实情后,问徐向前打不打中央红军,徐向前(红四方面高级将领)坚定地回答:哪有红军打红军!他是在关键时刻讲了关键的话。九月中央红军进入甘肃一个叫哈达铺的地方。在这里聂荣臻派一个警卫员到镇上买烧饼,警卫员用半张《山西日报》包回四个烧饼。没想到这半张报纸上竟然有胡宗南“围剿”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的消息,聂荣臻立即将这一消息报告了毛主席,党中央随即召开会议,决定红军长征的最后落脚点是陕北。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央红军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结束了长征。 红军过雪山草地所经历的艰辛与危难同歌曲本身所描绘的状况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必须向伟大红军致敬,向《过雪山草地》的歌曲作者致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20a9c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