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端午节变粽子节:屈原可以不高兴 作者:柳林独客 来源:《商业文化》2009年第06期 端午节,打开电视报纸,端午的新闻可谓粽子一统天下:某某大粽子又创吉尼斯纪录了,天价粽子销售状况不好,上海学生发明粽叶清洗机,粽子降价,粽子又添新品种,端午节都快成了粽子节。若九泉下有知,屈原肯定也不高兴了。 《智慧》杂志有一份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忠孝仁义、信礼智勇、四书五经、孔融让梨、民风民俗、中医中药……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念在嘴边的,对中国古人的描述。而现在呢?前一阶段,关于韩国准备将汉字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争论方兴未艾,有韩国学者又称,孔子、西施和李时珍也都是韩国人的后裔,是韩国的文化名人。韩国人笑了,而有文化良心的中国人却哭了。 上海市文广局调研员刘晓南所言:“韩国之所以能把‘端午祭’成功‘申遗’,就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仪式的保护程度远远超过中国——除了吃粽子,我们中国人的端午节还有什么仪式化的、全民化的纪念活动?”端午节吃吃粽子、中秋节吃吃月饼,元宵节吃吃元宵……这恐怕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过法,而屈原和嫦娥只能顾影自怜。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文化的体现,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的发扬光大才是传统文化强势的体现。中国的传统节日面临种种困境,作为背后的因素,还有一些更深层的东西。那就是,每个人是否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还有自信?有这样一个例子:山西有个农家妇女,剪纸剪得非常漂亮,到法国去至少可以卖50欧元一张,欧洲人都排队买,认为那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但你到那个妇女家里去看看,挂的全是影视明星的照片——家里人认为那才是时尚。 仔细翻翻,我们丢掉的只是这一个端午节么?比如,我国传统的皮影戏就被印度尼西亚抢先申报为他们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蒙古国申报的马头琴、伊拉克申报的十二木卡姆等,都是我们国家早有的。一些发达国家在保护本国文化传统上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全盘西化,但早在1871年,就制定了第一部有关文化遗产保存的条例《古器旧物保存法》。1950年,日本政府又将各有关法令综合为《文化遗产保护法》,把文化遗产保护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等六大类,使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初步得以完善。比如日本的传统表演艺术,是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可以去更改的,是把它神圣化了。但反观我国,我们会把很多西方的元素加入到我们的传统艺术中去,使得我们的一些传统表演艺术变得有些不伦不类。 节日是一种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一杯清茶,只有细细地品,才能感受到其精华。端午祭也好,粽子也好,都只是一个文化道具、一个精神仪式,它们的真正作用都在于给现代人提个醒,让我们匆匆前行的时候回头望一眼自己的来路、温习一下自己的文化家谱。希望韩国江陵端午祭可以唤醒我们沉睡多年的另一种爱国情,我们每个人要清醒地知道,中华历史与文化需要的不仅仅是故步自封的骄傲与自豪,更多的是我们去自信地发扬光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27276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