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千百年的历史底蕴积聚成浩淼烟波,它不仅限于平面化的文字表达,从身边任何事物都能觉出何为文化底蕴。这种被岁月深深铭刻在民族骨血里的事物带着它特有的硬度,在历史长河中琢磨出最适合的形状,留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角落。中国的植物染色便是如此。 中国染色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而关于植物染色的信史是从周朝开始有了较多的文献记载,也是从周起始,出现了专于染色的职务和机构。《诗经》中明艳的色彩是旧时贵人的专属,而平民们着黑、赭、青色耐脏且便于劳动,染色和取材倒也容易,用烧黑的榛树皮涂抹就可。后来的春秋秦汉,植物染色工艺也在深深浅浅的历史车辙下绵延着,长久岁月后破碎纤维间仍留存着斑斓的色彩。及至唐朝,植物染色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唐六典〞也有记载服饰颜色多是由草木的花叶茎实所染,也是在唐朝,蓝染传往日本。 发展到后来,植物染色也不仅仅用于服饰,也能用于器物,到清朝,色彩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不同的定义,被赋予了情感的意味。 中国的植物染色跋涉过遥远的历史流传至今,带着深厚的文化韵味在过往的岁月里曾盛极一时,然而时至今日,这一门艺术却渐渐被人们遗忘,还有多少人愿意去看看那已被现代科技代替,被现代社会束之高阁的斑斓色彩。有人说植物染色已不适用于现今的经济社会,只能被淘汰,但我想这千百年历史传承的意义不该限于经济效益它所代表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臻炼,总还有人在坚守。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3183c951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