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以来,本人一直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觉得农村作文教学,存在师生双难的问题;一是学生各自基础差异较大,加上农村信息闭塞,生活单一,教材中某些习作内容与农村孩子的生活相去甚远,一味地让学生按要求习作,无异于闭门造车;二是教师调动频繁,农村缺少优秀教师,作文指导往往敷衍了事,更谈不上进行习作评价。总而言之,农村的作文课堂过于压抑,缺少乐趣。 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本人认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要切实从农村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生活,引导他们观察、发现,引导他们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体现作文的生活化。现撷取本人的的几个作文教学片段,浅谈一下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新变化。 一、欣赏学生的善意举动,保持一颗童心。 上课铃响,我大步流星地来到教师门前,未加思索就推开了虚掩的教师门,一步踏入室内。忽然,两把扫帚“从天而降”,砸在我头上,教师里顿时爆发出排山倒海的笑声。摸着头,我怒从心起,准备给以“颜色”,可看着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又有点疑惑:一向纯朴老实的学生为什么一反常态,敢打老师呢?脑海里一闪念,我记起今天是四月一日,联想到三月曾对学生提过这个有趣的节日,我不禁莞尔,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的恶作剧,更始于他们发自内心的欢乐。于是,我让学生以此情境作文,可写人,也可叙事。 在这节课上,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我放弃了所谓的师道尊严,成了学生可“戏弄”的朋友,师生关系的转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弃了照本宣科,抓住学生瞬间的情感焦点,急于与人交流的欲望,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文如泉涌的乐趣。 二、参与学生的创意活动,守护一份童真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训练是半命题作文《我发现了„„》,教学时,针对学生所接触的事物有限,一直以来又鲜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实际,我借鉴了于永正老师的“鸡蛋跳楼”的实验,让习作训练融入到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上课前一天,我让学生准备一个生鸡蛋,学生议论纷纷,激发了学生急于了解真相的兴趣。第二天一上课,为了“鸡蛋从三楼扔下来而不碎”的问题,学生炸开了锅,由开始的不可思议到认真思考,再找合作伙伴动手实验起来。有的用报纸、抹布把鸡蛋重重包裹起来;有的用方便袋给鸡蛋装上“降落伞”;有的把鸡蛋固定在墨水盒里,再把它放入装满水的袋子里„„ 这堂课上,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在亲身体验发现的过程,一个个奇思妙想,闪烁着学生的智慧。在动手操作、体验发现中,学生想叫就叫、想笑就笑、想跳就跳,原先使他们头疼的作文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三、开放学生的生活环境,拥有一种童趣 第二届宜昌市中小学生主题征文比赛以“家乡”为主题,为了引导四年级的学生参加写作,从平日觉得单调的家乡中发现家乡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我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来到茶园,来到茶叶加工厂。学生们一边给爷爷奶奶泡茶,一边听与茶有关的故事。然后再让学生交流、讨论,指导他们确定写作主题,从茶园美景到采茶劳动,从茶叶制作到品茶留香,在浓郁的茶文化中体味家乡的美。 这一次习作,促使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中去发现以往不曾发现的,从而获得新鲜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将自己独特的见闻、真挚的情感一一道来,写出了《罐罐茶》、《水仙毛尖》等优秀作文。 “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语文,乐于习作,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努力。 1.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 在新的教育改革中,学生不再是白纸、容器,他们有思想,有尊严,对生活有着独特的看法。学生不再分三六九等,优与差只是人为的界定、鼓励。教师要及时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在学生面前蹲下来,平等交流,分享快乐。 2.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学”。 长久以来,教师一直站在“传授”的位置上,主导着整个教学的内容、进度,授课按所备教案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逾越。冷冰冰的“你教我学”,没有感情交流,没有思维碰撞。学生所看见的只是一幕独角戏,作为一个旁观者,他们可以无动于衷。教的本质是引导,我们的教学应变为师生共同的舞台。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而且是“合作学习中的首席”。因而,教师要赶紧凑上前,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因势利导,发现快乐。 3.教师应开发有活力的课程。 语文课程不单指教材,教材也不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它与我们的生活仅仅联系在一起。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要钻进去,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智慧,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习作课,创造快乐。 “我手写我心。”这是我们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应积极追求的习作的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cc2ffde87101f69f31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