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风建设实施方案 大学学风建设实施方案 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为构建我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学风建设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任务,突出学风建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科学统筹、强化引导、严格管理、优质服务,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风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树立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引导,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动力;以师德、师风、教风建设带动学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基础,规范管理,严格要求,从基础年级的规范要求逐步转变为高年级的习惯养成;以“学风杯”系列知识技能竞赛为教育载体,增强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风建设。 二、学风建设目标 学风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氛围、学习目标、考风考纪和校园文化环境。学风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勤奋好学的学习精神,有较强的专业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前提下,掌握专业应用技能,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目标是: 1、学生普遍树立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教师备课教学认真负责,无教学事故发生. 2、学院、班集体及宿舍形成追求真知、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课程考试不及格率下降. 3、学生整体学习目的明确,精神面貌良好。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科技和学习竞赛活动,并取得优良成绩。 4、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能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尊敬教师,课堂秩序好。大一学生积极参加晚自习,课堂出勤率高,迟到、早退、旷课、抄袭作业以及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明显减少。 5、考风优良,考试违纪、作弊现象明显减少。 6、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三、学风建设的途径 大学学风建设实施方案 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以学院为实施单位,从加强教学、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入手,以制度建设和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以正面教育为主,以文明素质的提高、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纪律的好转、考试纪律严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规范走向自觉,从必须走向自然,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志存高远、敬业爱校,自重自律、自强自立,真正做到“进德修业、精武博文”。 四、学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1、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学校党政领导和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成立校、院两级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和协调全校的学风建设工作.督促和协调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学风建设,以教风带动学风,以管理促进学风,以服务护助学风,以环境养育学风,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2、建立学风建设四级责任人制度,明确责任,注重实效.学校党政领导要亲自抓学风建设,对学校学风建设负总责。学院党政一把手为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学风建设负有宣传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学院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对学风建设的各项制度、措施负直接责任。学工办、团总支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为具体责任人,对学风建设和各项活动、工作细节的部署、落实、考核、奖惩等及时到位负具体责任。学生骨干,特别是学生党员要带头搞好学风,发挥表率作用。 3、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切实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如关爱补考门次多的学生,了解其具体情况与困难,制订落实重点帮扶办法;关注获奖受助群体,把握2007年国家实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资助体系的契机,对获奖受助的贫困生群体加强责任教育、诚信教育和回报社会的教育,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用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与帮助;结合新生心理普查结果,关注心理测查指标异常的群体,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心态,适应新环境。 4、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特点,确定学风建设活动主题。对一年级学生重点抓好入学适应教育和优良学风的养成,做好心理普查及“一对一"谈心,实行晚自习制,加强监督检查;对二年级学生重点抓好外语、计算机资格证书的考取与学习技能的培养;对三年级学生在突出专业特色,重点抓好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做好职业准备;对于四年级学生重点抓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充分就业. 5、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招生就业处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选修课的课程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学生选修面,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落实到行动上。学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从新生入学开始,应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专业认知教育,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每学年举办1—2次学术报告、专业座谈会或本专业学术科技活动,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研究方向、专业优势、人才培养目标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e0d439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