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将教师比喻为“蜡烛”的不当之处 “教师是神圣的,就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这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可是,容我们反思一下,这种固有的观念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们的压力,对教师的要求是否过于苛刻,从事这种“神圣的”工作,难道就是要像蜡烛一样,以自己的牺牲来让学生获得知识造福学生吗?这种认识会不会让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望而却步呢?下面我想谈一下将教师比喻为蜡烛的不当之处。 首先, 从宏观角度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主要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2、教师是指导者和信息源。3、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4、教师是组织者和管理者。5、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6、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7、教师是反思者和研究者。8、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发现者。从以上八条定位我们可以发现,在新课改下,教师的位置与教师的职能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把教师比喻成“蜡烛”,已经不是那么的恰当。我们知道,以往把教师比喻为蜡烛,是人们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评价,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用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和前进的道路,好比教师呕心沥血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育。对教师职业给予了崇高的赞美和肯定。但这一说法中,它过于强调教师照亮别人、传播知识的功能,是一种“生重于师”的师生关系的内涵,蜡烛总有燃尽的一天,当烛光熄灭的时候,教师的作用也终结了吗?教育是以教师的损失来造福学生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而新的课程改革则特别强调新型的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既要照亮别人、传播知识,更要实现教学相长、发展自我,不断推动自我的提升与超越,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满足于“照亮别人”而逐步耗尽了自己,真的落到“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地步,这种结局是悲壮和惨烈的,这不应该是教师的最后结局。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由于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有其工作的特殊性,但是,如果将这种工作的特殊性神圣化,将教师比喻为“蜡烛”这种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奉献社会的话,未免会让教师以及将要步入教师这一行业的我们来讲,这种对教师“超高度”的定位与评价,顿觉不寒而栗。教师是具有独立个性成年人,有自己的生活需要以及自由生存的权利。有自己的家庭,自然应该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教师是社会中普普通通的人,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分工,教师像其他职业一样,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当然,与此同时,他们也取得了应有的报酬。所以,教师不像蜡烛,在给予社会光亮的同时,他不能牺牲自己,因为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要生活也要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 作为即将步入教师这一行业的我们,心底的呼声是:请把我们当普通人看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a1d3c76910ef12d2bf9e7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