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才能切实解决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心理上的矛盾期呢? 1.培养学生的“宁静”心态 中学生的心态比较浮躁,这使他们做起事来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心情极易受影响,很难完整地做好一件事。在自习课上,他们一会儿拿起语文书,一会儿要背英语单词,这样换来换去,一堂课下来什么也没学着,白白浪费时间。在家学习更是这样。我认为这些都是由他们浮躁的心态造成的,所以解决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一直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其实这个道理古已有之。三国时期蜀国军事家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之道在一个“静”字。心中宁静方可行舟,方能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接受众多的知识信息。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保持宁静心态,树立起“宁静是学习之源,兴趣是学习之神,努力是学习之本”的学习观念。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教给学生排除杂念干扰的方法,如“深呼吸法”、“冥想法”、“意念转移法”、“宣泄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能使学生浮躁的心态渐渐宁静下来,并能稳定地进行学习,成绩提高相当快。 2.开发潜能、树立信心 信心对于学生很重要,很多学生难以成才就是由于信心不足。意识的力量远远不如潜意识的力量大,利用潜意识的优势大力开发其潜在能力,突破瓶颈状态,放松自我,从而相信自我,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主要使用心理调节术,如“催眠”、“呼唤情感”、“战胜自我”、“好我坏我对话”、“制造成功”等。 明天的事今天做,今天的事马上做,事做不完不能停止 学生普遍有拖拉的习惯,很多学生因为这种习惯影响了学习。实际上这是懒怠的心态表现,表明学生缺乏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的意识。在学生中大力宣扬“明天的事今天做,今天的事马上做”的观念,帮助学生养成抓紧时间、提高效率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做事不彻底的毛病,让他们牢记“事做不完不能停止”的原则。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信念进而转化为行为习惯,比用这样那样的措施去加以限制效果要好得多。 4.用十分劲做好一件事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用实际而生动的例子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班里选一个大力士,让他舞动一个沉甸甸的书包,结果他挥舞如风。接着又给他十个书包,他几乎都拿不动了。这十个书包接近150斤,他又怎能抡得动呢!然后跟学生讲述这里的道理:把人的劲头比做十分,用十分的劲去舞动一个书包,很容易做到,但是抡动十个书包就难了。这好比人的精力,用所有的精力去做好一件事很容易,但把精力过多地分散,事就难做好了。用这样的方法来调节学生心理,效果非常直观而显著。学生能自动调节自己,不再多余地浪费自己的精力。作一名学生,就做好学生应做的事情,这对于学生集中自身精力、培养健康心态是非常有效的。 5.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积极的行动必来自于集体的合作。让缺乏合作精神的学生干一件非常重的活,在老师的压力下学生不得不做,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让其他学生帮助他,活很快干完了。其中的道理很明显,缺少于别人的合作,什么事也干不成。事实证明,一个班的学生如果缺乏合作意识,没有集体荣誉感,他们就是一盘散沙,谁也不会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谁也不会心中有班级,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一个优秀的班级。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必须注意以下方面:1、真诚理解学生;2、尊重学生人格;3、考虑学生差异;4、能与学生共情;5、注意交谈体态;6、不指责批评、讽刺挖苦学生;7、不盘根问底;8、保密谈话内容。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让学生切身体会一下比单纯地讲道理效果更好,也更符合心理教育的特点。因此,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多是通过实际演示来进行的。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是必须进行的。尽管这个过程较为漫长,但只要我们决心一直坚持下去,必定会探索出一条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的新路子、新方法,真正地实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a9592a5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