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父亲的病(2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父亲的病(2篇)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读后感:医者先医心 生病,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有的能妙手回春,有的却无力回天。而医生,是决定我们生与死的关键人物。 《父亲的病》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之一,它讲述了鲁迅父亲生病期间,两个江湖庸医为了自己的钱财、名利,进而延误救治,把其治死的故事。这件事,成了鲁迅先生永远的痛,以至于专门拟文鞭笞。 印象中,医生是白衣天使,是充满威严与力量的存在。可是,在鲁迅笔下,医生们不救人反害人的形象赫然而出,使人心寒。医生把救命药丸的价钱与所谓的“出诊费”一抬再抬,让穷人们无法“看好病,吃好药”,甚至有人因此而永远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那些医生还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医生根本不是在治病救人,而是在杀人!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这是怎样的一群人?! 当今社会,这种情况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出现了“升级版”。 “进了医院别想跑,一百两百算最少,五百六百不算高,一千两千也别恼;若是你往床上倒,钞票越看越嫌少;毛病身上找一找,肚子里面扫一扫;五千完事运气好,一万出院事还小;啥药值钱开啥药,反正病人有医保;三万四万全消费,五万六万照样掏;如今医院更周到,没个十万死不了!”原先在网上看到这个段子,我还觉得有点夸张,觉得不太可能。直到叔叔前阵子跟我讲述他的亲身经历,我才知道这一切都不假,都随时可能在你身上发生。 叔叔前段时间得了阑尾炎,肚子痛起来的时候正是晚上。当他开着车跑到医院去看急诊时,接待他的值班医生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他只是听了两句,瞄了一眼就“诊断”是得了急性胃炎,开了几方药就作了“甩手掌柜”,让其先观察观察再说。到了第二天,叔叔的肚子痛还是没有好转,就再次驱车来到医院。这次看病的是一个老医生,经过一番仔细检查,他让叔叔做准备,说是要马上开始手术。叔叔不解,追问之下才得知他得的是阑尾炎,且差点就要穿孔了……事后,叔叔不无感慨:“差一点死在庸医的手里,也不知道他真庸还是假庸……” “是什么让本应治病救人的一些医生成了杀人的魔王?让他们丧尽天良?”苦思良久,我终于明白了鲁迅先生当初为何要弃医从文的良苦用心。在如今这个道德滑坡的年代,需要更多的“鲁迅”,为大家呐喊,让世人不再彷徨。而作为医者,医人之前更要先医其自心…… 指导教师:钟华奇 指导教师点评:这篇读后感结构严谨,“引——议——联——结”结构分明,以略带稚嫩的笔端向我们揭露了一个初中孩子眼中的医德败坏现象,告诉我们时代需要需要更多的“鲁迅”为大家呐喊,让世人不再彷徨。而作为医者,医人之前更要先医其自心…… 读《朝花夕拾》有感——父亲的病 本来我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来读这本书的,可是当我的目光落在第一字时,便深深地爱上了它。 呵!多可爱的一本小书啊!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先生细致描写了他父亲重病时请来的两位名医。所谓是名医,也不过是打着名医的幌子罢了。他们顶着并不真实的桂冠,心安理得地用冰冷的嘴脸和一串串莫名其妙,根本无用的药方来诈骗普通百姓一个月甚至积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在病者家属的百般讨好下,他们却将病者推向死亡。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看,多好的借口!因为没有吃“神药”所以才治不好的。鲁迅用最平淡的语言叙述,在背后,却透着彻头彻尾的嘲讽。 多可笑的医生!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病,只是四处骗钱罢了。 在此文中,作者另一个刻画的人物,是洐太太。在父亲临终快咽气的时候,洐太太一直催促着我喊父亲,使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又痛苦了起来。 封建思想是害人的。这件事,使鲁迅至今仍然觉得那是他对父亲的最大错处。 在全书中,鲁迅是用赞扬的口吻来描写洐太太的,但细细品之,则发现不然。太太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洐太太自己的孩子弄脏了衣服,却是要被打骂的。鲁迅在心中鄙视着这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我爱《朝花夕拾》,爱其中一个个个性分明的鲜活的人物形象;爱其中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爱其中寻求解放的伟大思想! 鲁迅先生,正在中国崛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2a6a3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