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多日子”与“一滴水”——薛法根、景洪春、赵昭《匆匆》教学片断赏析

时间:2023-04-13 08:09: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徐萍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用“针尖上一滴水”和“大海”这两个鲜明的物象来比照“八千多日子”和“长存的宇宙”,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尽管文章的每一句都值得玩味,但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上海特级教师景洪春和获得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特等奖的黑龙江赵昭老师在处理第二自然段时,都没有轻描淡写,而是紧扣几个物象做文章,上出了各自的精彩。 【薛法根教学片断】

师:时间是个很奇怪的东西,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是很难写的。但是朱自清却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让你感觉得到时间的匆匆脚步。现在我们来看,他怎么写时间?八千多日子是如何匆匆而过的?读读第二自然段,有没有发现? 生:“我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八千多日子是非常匆匆的。

师:具体说说。

生:时间过得非常快,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水是非常快的,日子过得像滴水一样,可见日子过得多么快。

生:我从“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中这个“溜”字看出来日子过得很快。 师:有眼力!把这个字圈出来。“溜”除了表示快,还有什么样的意味? 生:还表达了不能挽留。

生:悄悄的,让人感觉不到的。

生:我从“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看出它“溜”得很快。

师:是的。我们想象一下,八千多日子,整整24年,是漫长的还是短暂的? 生:很漫长的。

师:如此漫长的时间,他现在说成是针尖上的一滴水,你觉得时间是多还是少? 生:少。

师:滴到大海里是快还是慢? 生:快。

师:明白了吗?这种手法是比喻,也是夸张:他是夸大了还是夸小了? 生:夸小了。 师:请你圈出来——滴水。八千多日子就像一滴水,滴答一下,24年过去了;滴答一下,24年又过去了;再滴答一下,24年又过去了;再滴答一下,你的一生就没了。于是你的头上就要冒汗了,你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为什么呢? 生:可怕!

生: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间我就要回去了。 师:是啊,滴答了几下就永远地回去了。 生:“头涔涔”看出他开始急了;“泪潸潸”看出他感到非常遗憾,所以才哭了。 师:体会得很真切!转瞬即逝的时间让他害怕,你们怕死吗? 生:不怕。(众笑) 师:真勇敢!(众笑)

生:我还感受到了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师:说得真好!无奈啊,它要滴了,你说不要滴了,行不行?(生齐答:不行。)还是滴掉了,滴在时间的流里了,八千多日子成了一滴水。看不见的时间成了一滴看得见的水。谁来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内心那种复杂的情感,无奈、焦急,甚至有点害怕、恐惧。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真好!因为你体会得真切!八千多日子如一滴水,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不知不觉,匆匆而过。

《匆匆》的言语形式的“秘密”在于把抽象的时间具象化了,把本来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的时间写得形象可感。对于学生来说,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要虚度光阴等等,都是已知的常识和道理,无须多教。而对于本文语言的具象化,学生靠自己的阅读感悟则很难体会其表达之妙。

薛老师采取了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形象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先引导学生找到关键句,接着让学生从动词“溜”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初步体会。在学生有了初步感受之后,薛老师便与学生一起运用生活化的方式体察“匆匆”:滴答,24年(八千多日子)过去了;再滴答,24年过去了;再滴答,24年又过去了;再滴答,一生就过去了。这样幽默又智慧的语言让学生深刻形象地理解了“一滴水”的美妙与传神,真正体会了作者的表达之妙。 【景洪春教学片断】

师:第二自然段也可以用诗的形式来呈现。(课件出示) 在默默里算着,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 而泪潸潸了。

师:刚才这个同学将生字的字音读得很准。(相机指导写“涔、潸” 师:课前预习过课文,“涔”和“潸”分别指什么? (生交流:涔,积水;潸,流泪。

师:泪、汗等不断地流下,潸潸形容流泪不止。那“头涔涔”“泪潸潸”又是什么意思? 生:“头涔涔”意思是头上的汗水不断地流下。“泪潸潸”是流泪不止。 师:有一个成语也是讲“泪潸潸”的。 生:潸然泪下。

师:老师现在就是头涔涔,因为灯光照着,很热,而朱自清先生为什么头涔涔,并泪潸潸呢?

生:朱自清惋惜他二十几年的日子已经过去,他不知道自己还剩下多少日子。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到二十几年的日子已经过去,课文中怎么说的? 生:八千多日子。

师:比较一下,为什么作者不用“24年”,却要用“八千多日子”呢? 生:这样更显得数字多,逝去的年月多,更让人惋惜。 师:你说得这么好,我奖励你再读这一句。 (生再读: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师:注意,在这儿已经换行了,是一种停顿。 (生再读: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师:停顿是一种情绪,把自己放进去。 (生齐读: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师指名练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764203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