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原文,背诵全文。 2.领悟内涵,积累名句。 3.品读文章语言,掌握修身养性的原则和方法。 4.学习仁慈、包容的品德,并能够学以致用,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教学重点: 品读文章语言,掌握修身养性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仁慈、包容的品德,并能够学以致用,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法 一、导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老子治国理政之法,老子主张国与国之间在处理关系时要谦下忍让,特别是大国要像大海一样,即“大邦者下流”、“大者宜下”,谦居下流。其实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处理关系时,也可以从水的特性中得到一些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修身的第一课《上善若水》。 二、读 1.结合注释,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教师提出重点字词。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4.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5.全班齐读。 6.结合注释和译文再次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老子认为一个人立身处世要具有哪些品德? 明确: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7.积累并背诵这些品德。 三、悟 1.上一节课,在《大者宜下》这篇课文中,老子用水的特性来强调国家的相处之道,今天老子又将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老子用水性来比喻高尚品德者的人格,找出相应的语句,并说一说水有哪些品格? 预设: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一、是柔弱,水是天下最为柔弱的东西; 二、水善于趋下,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善于停留在卑下的地位。 三、包容、宽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纳同类的无穷力量。 四、滋养万物而不与相争。 2.你是否能从中感受到老子的智慧,说一说你对这些品格的理解。 预设一: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水滴石穿,这就是“柔德”所在,因此柔能胜强,柔可克刚。 预设二:在生活中,我们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名争利,这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王者。 预设三: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流的位置上,而江海之所以能够容纳百川,是因为他具有博大的胸怀! 总之:老子用水性比喻上德者的人格,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四、诵 1.诵读:请根据你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诵读全文。 2.背诵,指名背诵,分组背诵。 3.全班一起配乐背诵课文。 五、行 1.积累课文中的名句。摘抄在摘抄本上。 2、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着,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在中国古文化中,水的文化很是深厚,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有关水的名言。把它积累下来!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论语》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从善如流——《左传》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荀子·君道》 板书设计 上善若水 水:柔弱、趋下、包容、滋养万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4f301e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