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虹桥有关的两本社会学著作 虹桥,在某种意义上讲,已进入中国社会学的学术视野,并成为其关注、研究的对象。1998、2000年,中国学术著作出版的重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接连出版、发行了两本与虹桥有关(部分以虹桥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1998年出版的是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的《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该书列在“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五辑出版。“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可以说是国内学术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丛书之一,由哈佛大学哈佛一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和三联书店共同负担出版资金,面向海内外学界,专诚征集中国中青年学人的优秀学术者著,它有着极为严格的评选机制,以季羡林为主任的学术委员会完全独立地运作,依照严格的专业标准,按年度评审遴选,决出每辑书目,保证学术品质。2000年出版的是温州籍青年学者项飈的《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该书列在三联书店“中国经验丛书”里出版,可见此书的学术品质和出版社对其书的重视。同一丛书有林耀华的《金翼》、《义序的宗族研究》,庄孔韶的《银翅》,均为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出版后,身为河南人的李书磊,以《他人写敝乡》为题写了他的感受,《传统与变迁》、《跨越边界的社区》两书我曾翻阅多次,原准备以《他人写吾乡:社会学研究视野中的虹桥》为题,梳理二书写虹桥的内容,但现在时过境迁,工作重心的转移,却只能记下自己点滴的感受。2006年上半年,我曾与redoor、叶榕等人,以民间研究者的身份与立场对虹桥经济、民间资本等问题进行了调查思考。在那个过程中,我们认为“虹桥”的范围并不能仅仅限定现在的虹桥镇,应该与1993年区域调整前的“虹桥区”大致相同,是广义的虹桥区域,涵括现在的虹桥、南岳、蒲岐、天成、石帆、四都、淡溪等地。而《传统与变迁》、《跨越边界的社区》两本书,所涉及的虹桥也大致如此。作为中心城镇的虹桥,对周围乡镇有着难以抗拒的向心力,我有限的农村、城镇生活经验可以验证这一点。在我少年记忆里,虹桥可以说是外界社会的代名词,我周围的大人通常考虑在三八集市时去虹桥,出售农产品,回购日常生活用品。带小孩子去虹桥,通常是奖赏的方式,小孩是可以向同伴夸耀的。在我看来,与法国文学中的外省生活经历相提并论,在中国应是小城镇生活经历,许知远借写贾樟柯那代人,已涉及这一命题。假如我们关注现实的话,不管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研究,城镇生活题材或者城镇运行发展命题,应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一、《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 这本书选择了昆山的周庄和乐清的虹桥做为研究个案,来研究近百年来江浙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农民社会心理发生的明显嬗变。周晓虹的博士导师蔡少卿先生认为,“这项研究,无论在社会史领域还是在社会学领域,都称得上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本书的出版,填补了社会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对认识中国近代社会,认识中国农村,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实,此书通过对周庄和虹桥两地大量史料的梳理,实地调查,对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做出的比较研究,更有说服力,和国内某些经济学家所做的研究相比。究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周晓虹的研究重视基本材料的搜集,还通过实地调查来印证,他对研究对象有着较为深刻的体认与把握,并且从百余年的历史来考察,这有点法国年鉴学派用“长时段”考察历史的意味了,这百余年来近似于静止的变化,也显露出来了;其二,与“长时段”眼光考量研究对象有关,周晓虹用社会心理这一视角来切入,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比经济学家纯粹从“经济人”假设出发,来得客观公允,这至少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增添“社会人”假设的成分。趋利避害可以说人的本能之一,但不同的个体、团体对“利”、“害”,以及“成本计算”有着不同的方法,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也不断地调适着人们的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c4fa5d27284b73f342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