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时间:2023-01-16 03:34: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 学生导学案 编号:YW DX—必修3-0012013-3. 编制:周研 审核: 李彬 Liaozhong No.1Senior High School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导学案-----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基础字词。2、学习文本分析与综合的方

法。3、赏析本文朴素明朗的语言风格。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三维目标

选材。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建筑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关系,体会博大精

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举一反三地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 学法指导 学生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反思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个人特色 点”“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探索其更精微的内涵”。两个“基础”最为关键,故关键要读,在读中理清文章脉络;文章开宗明义,一开始便将文章要旨明确提出,提纲挈领,要言不烦,随即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其语言之平实、层次之清晰、结构之完整都使“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并非难事。 二、思议

(一)背景介绍

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2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树。他于50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造型艺术也是如此。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成为艺术品。从某种角度讲,造型艺术也是有机排序的艺术。把许多杂乱的东西化为统一,在统一 ——《建筑设计方法入门》

故宫从大清门至太和殿,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庭、院、广场),总长约1700米。其中有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高一语文导学案第1页,共4





进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进入天安门,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空间,顿为收敛。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为横向广庭,舒展开旷。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由此可见,空间的对比变换,在故宫是一个典范。 ——《中国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谐趣园是乾隆于1751年下江南时,看中了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在颐和园中仿其意而建造的,它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被称为“园中之园”。谐趣园由临水的十座亭、台、楼、榭和百间游廊组成。 《故宫景点介绍》 (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1.请指出本文主要内容在哪几段,并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

2.作者是如何说明建筑中重复与变化有机统一的原则的?

(三)品味语段,体悟语言

谈谈本文在结构、语言或举例方面有无体现“重复与变化”的原则。

三、展评 同上

四、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检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C.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漫骂,而是将大家耳

高一语文导学案第2页,共4


辽中县第一高级中学 学生导学案 编号:YW DX—必修2-0282012-12.19 编制:周研 审核: 李彬 Liaozhong No.1

Senior High School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

熟能详...

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达不满。 D.有的专家认为,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面对困难不胆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者的潜质。 【限时训练】

12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



高一语文导学案第3页,共4







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1. “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 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得:

/教学反思 失:

高一语文导学案第4页,共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f6ded26294dd88d0d26b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