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Ⅲ第1课《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3

时间:2023-01-16 03:34: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Ⅲ第1课《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3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梁思成

山东垦利一中 魏名宝 邮编:257500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解释的艺术规律。 2、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3、筛选各段中的关键语句并概括。 教学方式:以自读为主,以点拨为辅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科技论文,笔法灵活,内涵丰富,分析辨证,是一篇典范文章,可以使学生在习作中加以尝试。文中涉及一些术语,可能成为学生阅读的障碍。但是在指导阅读时,可以不做要求,只稍加点拨即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提要钩玄的训练,学习这篇文章,要重点训练学生概括文章观点的能力,学习通过分析、综合的方式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预习题设计: 1、词语积累:

散漫零乱 层出不穷 悠然自得 千篇一律 大同小异 左睇右盼 荒谬绝伦 欲扬先抑 杂乱无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段落 内容 共同之处

9 人民大会堂的柱子 这一列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 1011 12 13 14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1、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乐曲中主题与变奏表现出的重复与变化。 2、展示卢沟桥图片。

艺术创作中,许多艺术门类都有相通之处,比如书法、舞蹈、绘画、戏剧、建筑在表现空间方面往往都注重虚和实的结合,而音乐、绘画、建筑设计等也往往既要有重复,又要有变化,本文谈的就是这一类问题。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




筑史家,建筑教育家。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十分重视吸取古建筑的精华以创造具有民族特征的新建筑。 三、题解

1、阅读第一段,弄清题目中千篇一律千变万化的含义。

明确:千篇一律指的是艺术创作中重复,千变万化指的是艺术创作的变化。

2、从题目看 千篇一律千变万化这两个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似乎难以理解。但是,从文章来看,它们放在一起又是不矛盾,试说明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在文中的含义。 明确: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说在时间的持续、空间的持续或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艺术创作的重复和变化。

3、副标题中出现了通感一词,是否与修辞格意义上的通感相同?若不同,那么,在文中意思是什么?

明确:修辞格上的通感,也叫移觉。是指感觉器官之间的互相转换,如梵阿岭上奏着的名曲。这里不是修辞格意义上的通感”“移觉,而是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点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的一致反映。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即音乐、绘画、建筑创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 四、自读课文:

(一)学生找出各段关键语句,划分并概括段意。 简单概括如下:

1段指出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尤为重要。 23段谈音乐 4段谈舞蹈。 5段谈绘画。

67段列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李公麟的《放牧图》 8段是过度到建筑艺术的介绍。 15段在前几段举例、分析的基础上,再次明确指出:无论是个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往都以建筑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16段生动形象地举出建造的楼房“‘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的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为今后的建筑事业提出更高要求。 9——14段见下表

段落 内容 特点 共同之处

9 人民大会堂的几十根柱子 这一列和另一列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 一切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建筑,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取胜,既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

1011 北京故宫的前三殿、后三殿,廊、庑、楼、门等 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流动,时间与空间,重复与变化的辨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12 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与北京故宫相同)

13 颐和园的长廊 无尽的重复,千篇一律之尤者 14 回廊墙上的花窗 各具一格,千变万化 五、教师点拨:

1、从全文来看,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段谈在有持续性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尤为重要,可以看作是全文的总纲。

2、联系全文,说说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eaa669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5.html